远洋集团境外债务重组再进一步,离生效还差啥?  第1张

远洋集团的海外债务重组受到广泛关注,其美元债券受英国法律约束。此次重组涉及英国和香港两地,包括英国的重组计划和香港的协议安排。在这一复杂过程中,诸多规则和债权人的利益考量成为关键因素,争议焦点集中于重组计划对不同类别债权人的影响。

香港协议安排投票情况

11月22日,香港协议安排会议得以顺利进行。会议期间,24名债权人参与了投票。投票结果显示,所有债权人均投下了赞成票。他们所拥有的债权,包括本金和未支付利息,总计达到了18.52亿美元。这一数额占未偿还债权估计总值的86.2%,这一比例显著表明了香港协议安排获得了债权人的一致认可。这一进展标志着远洋集团境外债务重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力地证实了香港协议安排赢得了多数债权人的信赖与支持。

远洋集团对此成果进行了审视,认为其将为后续工作的推进奠定稳固基础。基于这一成果,集团计划向香港法院提出申请,寻求对该成果的批准与认可。具体安排是,集团将于2025年1月24日上午10时,在香港法院进行有关申请批准香港协议安排的呈请聆讯。

英国重组计划会议

11月22日,依据英国重组计划机制,重组计划会议于香港盛德律师事务所召开。会议进程中,A、B、C、D四组债权人分别进行了投票。紧接着,11月25日,远洋集团对外发布了投票结果。结果显示,两个组别的债权人投票数超过了75%的投票门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75%是指债权人持有额度的75%,并不包括本金及未付利息在内的全额75%。这种计算方式与传统方法存在差异,体现了该重组计划特有的规则制定。

在A组中,参与投票的债权人所持本金及未付利息合计18.52亿美元,该金额占A组债权人未偿还债权总额的86.2%。值得关注的是,所有参与投票的A组债权人均对提案表示了支持。而在其他组别,如C组,投赞成票的本息金额约为9.13亿美元,这一比例占C组债权人未偿总值的81.5%,显示出不同组别在投票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

债权人权益争议

并非所有债权人均对此次重组计划表示满意。特别是,部分债权人小组对此方案持强烈反对态度。他们提出的关键性观点是,远洋集团的行为涉嫌将受香港法律约束的债务与受英国法律约束的债券强行关联,并试图强制不同组别债权人接受这一方案。这一做法在部分债权人眼中显得不合理,并可能触发权益分配的不公问题。

远洋集团在远洋设计方面遭遇争议,涉嫌利用香港的债券债务相关法律,强制采用英国法律进行管辖。这一行为被指责为对英国法院权力的不当使用,意图通过不同类别强制实施,从而推动对债券持有人不利的处理。此做法可能加剧远洋集团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并对债务重组的后续进展造成不确定性。

法院批准的重要性

远洋集团拟实施海外债务重组,然而,该举措必须获得英国和香港法院的双重批准。该重组方案能否得以实施,取决于两地法院的共同认可。在英国的重组计划中,法官享有较大的自主裁决权。即便债权人中至少75%的债权归属同一组别,法官在决策时仍需全面考虑公平性与最优性等因素。由此可见,法院在此事件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重组的完成并非仅依赖于债权人的同意。

该规定不仅保障了债权人的正当权益,同时也对远洋集团的规划布局施加了限制。这一举措如同坚固的防线,有力地确保了远洋集团和债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能够妥善处理与债务相关的各项事务。

重组计划的关键节点

远洋集团境外债务重组的时间节点对未来至关重要。以2025年1月24日香港法院的聆讯为例,以及1月15日至17日英国方面的重组计划聆讯,这些特定日期承载了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期待与关注。

在相关听证会上,所有债权人皆有权亲自出席或委托律师代表参与。他们对重组计划的批准拥有明确的支持或反对表达权。有意出席者需事先通知远洋集团、其顾问或信息代理人。这些规定不仅关乎程序安排,更直接影响着重组计划的进程以及远洋集团未来的发展路径。

对远洋集团未来的影响

一旦境外债务重组得以顺利推进,远洋集团有望减轻债务压力,开启业务发展的新纪元。但若重组因债权人反对或法院未予批准等因素而受阻,集团可能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和信誉风险。

目前,债权人的异议或许会动摇投资者对远洋集团的信心,从而对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产生不利影响。远洋集团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分岔路口,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变数。

远洋集团所遭遇的境外债务重组,牵涉众多紧密相连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对整体造成显著影响。公众对此高度关注,对于远洋集团如何妥善平衡债权方权益与自身重组策略,大家普遍抱有疑问。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积极点赞、转发,并热情分享各自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