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山东省举行了一场关于“扫黄打非”的重要会议。此次会议在日照莒县召开,标志着联防协作工程的启动。这一举措不仅对净化当地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扫黄打非”工作在山东的深入进行。这一事件受到了广泛关注。
会议传达与工作成效
会议中,首要议程是传达2024年国家“扫黄打非”联防协作工程的精神。这一精神的传达为山东的“扫黄打非”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回顾近期工作,我省在“扫黄打非”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在多个地区,非法出版物的查处数量显著下降,文化市场环境得到有效净化。这些成绩得益于全省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每一次对非法印刷点的查处,每一次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行动,都体现了成绩,并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取得的工作成果实属不易,然而绝不可掉以轻心。鉴于我省文化市场持续进步,新的挑战可能随时涌现。特别是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文化领域,可能出现新的“黄”“非”问题。唯有深刻认识到现有成果及面临的新挑战,方能更有效地推进后续工作。
形势分析与重点部署
当前形势复杂多变。网络发展迅猛,文化传播手段日渐多样化,这无疑增加了“扫黄打非”工作的挑战。会议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有效推进下一阶段工作,提升政治意识至关重要。全省各级部门需深刻领会“扫黄打非”工作对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的深远影响。在文化娱乐、印刷出版等关键领域,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监管不放松。
在执行关键任务的过程中,专项整治行动需有的放矢地进行。特别是需强化对盗版图书及淫秽音像制品的打击。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的处理,需提高效率,以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通过成功解决重大案件,增强“扫黄打非”工作的震慑力,进而推动全省范围内工作的全面展开,并提升整体成效。
部门交流与责任表态
在会议上,省直相关部门及各成员市进行了交流与发言。这种交流显得尤为必要。在“扫黄打非”行动中,各部门肩负着各自的职责。通过交流,各部门得以分享各自的成果与经验。例如,某些部门在网络文化监管方面拥有独到技术和管理方法,而另一些部门则在打击非法出版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执法经验。这些经验和技巧的分享,有助于其他部门借鉴和应用。
各相关部门需在会议上展开经验交流,并明确表达责任立场。“扫黄打非”行动是一场无声的战斗,各部务必承担起相应的政治职责。唯有将责任具体到每个部门和岗位,方可保障工作高效推进,并使“扫黄打非”的工作网络更为坚固。
会前观摩的丰富收获
会前,与会人员进行了现场考察。他们在山东联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浮来山、莒国古城的“扫黄打非”工作站以及“银龄驿站”等地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这些观摩地点各具特色。在山东联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可以观察到文化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规范化管理;而浮来山和莒国古城的“扫黄打非”工作站,则在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工作中展现了独特的经验。
“银龄驿站”在推动老年群体参与“扫黄打非”工作中展现出独有的方式。会场内,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正在进行。其中包括《“扫黄打非”促和谐》、《“扫黄打非”正气扬》等文艺演出,以及《“扫黄打非”非遗过门笺》主题宣传品和《“扫黄打非”三字经》学生集体诵读等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向公众传达了“扫黄打非”的理念,现场气氛热烈,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值得学习的范例。
经验交流与基层力量
在观摩现场,讨论的焦点之一集中在“扫黄打非+”模式的实践经验。该模式将“扫黄打非”与其他工作相融合,如与基层社会治理、文化振兴等领域相结合。这种做法实现了协同效应,效果显著。基层力量在“扫黄打非”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莒国古城的“扫黄打非”工作站为例,该站积极动员当地居民参与,充分利用他们对本地情况的了解,构建了有效的群防群治机制。
然而,在挖掘和利用基层力量方面,尚有许多任务待完成。提升基层人员的工作热情、探讨如何为基层人员提供更优质的培训与支持,这些问题都亟待深入思考。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山东省的“扫黄打非”任务依然艰巨。未来,必须持续不懈地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并取得实效。全省需保持协同一致,各相关部门需紧密协作。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仍有广阔的改进空间。例如,可以构建更高效的信息共享体系,确保各部门能迅速获取“黄”“非”线索。此外,还需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尤其是面对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
广大读者朋友们,关于山东省“扫黄打非”工作,您有何期待或建议?敬请于评论区留言,同时,我们也期待您的点赞与分享,以扩大我省文化环境治理工作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