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江苏张家港港码头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启航仪式。这一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我国第41次南极考察保障运输船“永盛”轮正式起航。此次启航不仅涉及多项科学考察任务及物资运输,更充分展现了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领域不断深化研究的坚定意志。

启航地与启航时间

16000 万立方米物资!永盛轮开启南极征程,助力中国第 41 次南极考察  第1张

11月20日,江苏张家港港码头举办了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保障运输“永盛”轮的启航典礼。此码头位于关键位置,吸引了众多目击者的关注。在这一天,11月20日,被明确地标注为这次远征的新起点。选择张家港作为启航地点,主要是鉴于其战略位置优势,便于集中国内资源,从而支撑南极的远洋运输任务。

启航活动举行之日,码头区域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大量物资正紧张地被搬运上船。现场工作人员各负其责,严谨细致地执行任务,无论是装卸工还是技术人员,都围绕“永盛”轮的启航而忙碌不止。

所运物资情况

“永盛”轮承载了共计355件、约16000万立方米的秦岭站建设所需物资。这些物资对于秦岭站的建设至关重要,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秦岭站的配套设施建设对南极科考的整体布局具有显著意义,因此,这些物资的精确运输显得尤为关键。

经过细致的核算,这些物资的数量数据得以确定。每一项物资都构成了南极秦岭站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设备元件,都依照前期规划有序装载。其中,部分物资源自国内众多生产厂家,这些物资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和工人的辛勤劳动。

16000 万立方米物资!永盛轮开启南极征程,助力中国第 41 次南极考察  第2张

同行船只任务安排

本次考察活动得到了三艘船只的协助。“雪龙”号与“雪龙2”号两艘船于11月1日从广州南沙港出发。这两艘船的主要职责包括科学考察、人员运输和后勤补给。任务分配的多样性旨在优化南极科学考察的整体流程。

“雪龙”号与“雪龙2”号已率先出发,走在航路前端。在南极科学考察任务中,它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为考察人员提供生活与食宿保障,还助力科学项目的现场实施。这两艘船的高效任务执行对于整个考察活动至关重要。

“永盛”轮基本情况

“永盛”轮,隶属于中远海运特运公司,是一艘载重达2万吨的冰级多用途船舶,其总载重量为1.9万吨。该船长度155.95米,宽度23.70米。设计航速为14节。它持有中国船级社颁发的IceClassB1冰级认证,等同于英国劳氏船级社的LRIceClass1A。这表明“永盛”轮可在厚度达0.8米的当年冰区安全航行。以上数据充分证明了“永盛”轮出色的航行能力。

“永盛”轮具备出色的冰级性能,使其能够在南极冰区自如航行。该轮的载重能力和尺寸大小直接影响到其所能携带物资的规模。其船体长度达到155.95米,为科学考察和建设所需的物资提供了宽敞的装载空间。

16000 万立方米物资!永盛轮开启南极征程,助力中国第 41 次南极考察  第3张

“永盛”轮航海历史

“永盛”号汽笛再次响起,标志着它启程前往南极的探险之旅。该船在极地航行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2013年,它成功完成了北极的首航,并成功开辟了北极东北航线。同年年底至次年年初,它还出色地完成了南极首个商业化项目的运输任务。

启航之际,过往的极地航行经验对此次启航产生了重要影响。每一次航行的经历都是对知识的积累,无论是北极还是南极,不同的环境都让“永盛”轮的船员们增强了适应极地特殊环境的能力。

船员情况与公司保障

执行任务的船员均系优秀人才,其中12名成员拥有丰富的极地航行背景,此外还有3名资深的舵手。为确保航行的安全性,中远海运特运公司已组建了专门的应对小组。

启航仪式上,领队船长接过了旗帜,并郑重承诺将不辜负使命。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得益于一支经验丰富的船员团队,他们精通如何应对极地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公司精心制定的专项计划,全面保障了运输过程的顺畅,消除了后顾之忧。对于“永盛”轮即将展开的南极之旅,众人的期待之情显而易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若您觉得本文有价值,请点赞并分享。

16000 万立方米物资!永盛轮开启南极征程,助力中国第 41 次南极考察  第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