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关角山地区遭遇大雪,信号工区工长带领职工紧急除雪  第1张

11月19日晚,青藏铁路关角山地区遭遇了大范围降雪,成为关注的焦点。在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一场紧张而迅速的除雪作业随即启动。这一行动不仅展现了铁路员工的坚定意志,也引发了公众的深切关注与由衷敬意。

紧急命令下达

11月19日凌晨0时30分,西宁电务段柯柯信号车间天棚信号工长林睿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来自青藏集团公司西宁电务段调度,传达了一项紧急命令:天棚站东咽喉道岔夹雪,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在这短暂的指令下达中,寂静的夜晚仿佛被雷声打破,夜的宁静被打破。在青藏铁路的维护工作中,此类指令等同于命令,必须迅速执行。林睿在不到10分钟内迅速作出反应,带领工区的4名职工,携带喷灯、扫帚等除雪工具,向东咽喉方向出发。这一行动体现了铁路系统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高效应急响应机制。

关角地区,天棚信号工区所在地,海拔普遍超过3600米,每年冬季漫长,长达半年之久。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每一次维修任务都需克服巨大的困难。

艰难走向岔区

关角在藏语中被誉为“登天的梯”,同时也是青藏铁路的关键通道。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五名职工迎着狂风大雪,踏上了前往岔区的路。现场环境极为恶劣,脚下积雪被踩踏发出“咯吱”声,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在厚厚的积雪中,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在黑夜中摸索着未知的工作区域。面对肆虐的风雪,他们没有退缩的念头。他们不仅肩负着除雪的重任,更承担着保障青藏铁路正常运营的艰巨使命。在这种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气温之低对他们的体能构成了严峻考验。

青藏铁路关角山地区遭遇大雪,信号工区工长带领职工紧急除雪  第2张

东咽喉地区积雪情况严重,道床、杆件及基本轨与尖轨之间均被积雪厚厚覆盖。这一情况预示着后续的除雪任务将面临极大挑战。

除雪工作开始

抵达现场后,他们迅速依据既定职责分成两队投入清雪作业。夜幕中,手电筒的光束划出几道亮线,众人双手紧握扫帚与铁铲,周围的雪花随风飘扬。尽管条件艰苦,他们却全神贯注于清雪任务。雪花持续飘落,他们只得两边同时动手,持续清扫。现场,铁器与钢轨、道砟的撞击声此起彼伏,在这寒冷的夜晚营造出忙碌的气氛。此刻,无人抱怨,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于手头的工作。

然而,大雪并未展现出减弱的迹象;狂风将大雪裹挟,以至于人们的视线都难以清晰。工人们呼出的热气在围脖上迅速凝结成霜,尽管如此,他们的工作节奏并未有所减慢。

青藏铁路关角山地区遭遇大雪,信号工区工长带领职工紧急除雪  第3张

顽强持续清扫

降雪速度极快,刚刚完成清扫不久,滑床板上又覆盖了一层厚积雪。职工们坚韧不拔地重复清扫,雪花被扫起又落下,落下又得扫。他们毫不犹豫地在每组道岔间往返奔波,此时积雪已至脚踝,鞋袜逐渐被雪水浸湿。冰冷的雪水湿透鞋袜,带来极大的不适,寒冷持续侵袭着他们的双脚。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咬紧牙关,坚持不懈。此刻的除雪任务已转变为意志的较量。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持续不断地进行清扫作业,既未退缩亦未放松警惕,始终与漫天飞舞的大雪展开激烈的抗争。

多次完成清扫

在1时40分,信号工区的职工们已圆满完成了东咽喉10组道岔的第一轮清扫作业。他们并未休息,紧接着投入到第二轮清扫工作。到了2时30分,第二轮清扫任务也告一段落。在这寒冷的夜晚,雪花纷飞,他们依然坚守岗位。直至5时30分,他们共完成了5轮积雪清扫任务。经过多次清扫,他们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全站道岔转换正常,这是对他们几个小时辛勤努力的最好回报。这些具体的时间节点和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了他们工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任务圆满结束

5时50分,飞雪渐渐停歇,天棚信号工区的职工们整理完毕工具,有序地从站场走出。夜幕低垂,他们的头灯依旧闪耀着光芒。这些职工如同黑夜中的守护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数小时的坚守,确保了青藏铁路天棚站东咽喉的顺畅运作。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如何提升铁路应急除雪的效率?欢迎各位发表看法,参与互动,并对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