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十一中学德胜校区近期接待了一批特殊嘉宾,这一事件亮点纷呈,值得特别关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卫生与营养处处长石艾黎等专家莅临该校,对校园营养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考察。这一活动凸显了校园健康饮食工作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专家团队到访校园超市
杭州第十一中学德胜校区的课间物语超市迎来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家的考察。该超市之所以备受瞩目,在于它是首个在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注册营养师团队指导下,致力于营养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校园基地。专家们的到访,无疑彰显了对校园营养健康工作的重视。校园超市对学生饮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营养健康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杭州第十一中学高度重视校园超市的健康管理工作。该校负责人王丽娟老师尤为关注学生的饮食健康,不仅关注食堂,还特别重视对校园超市商品的管理与调整。
红绿灯食品营养标签引关注
在超市中,引人注目的“红绿灯食品营养标签”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食品标签领域的重大突破。以往常见的碳酸饮料和辣条等食品已不再出现。这些标签的设置是在浙江大学杨敏博士团队的指导下完成的。超市管理人员依据糖、脂、钠含量的多少对预包装食品进行评分。例如,那些高糖、高脂肪、高钠的预包装食品被禁止销售,而其他商品则根据评分结果被标注不同的颜色。
此方法能有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食物。例如,纯牛奶等标记为“绿灯”的食品适宜食用;而饼干等标注为“黄灯”的食品则应适量摄入;薯片等贴有“红灯”标签的食品则需限量食用。这是因为过量摄入“红灯”食品可能增加肥胖等健康风险。
趣味营养小贴士遍布超市
校园超市墙壁上张贴了众多营养相关的提示信息。这一设计颇具匠心。这些提示内容易于理解,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标签。超市因此转变为一个健康知识的“课堂”,便于学生掌握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
此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健康饮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购买食品时能不断吸收相关知识点,进而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一举措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均具有积极作用。
校园健康饮食的必要性
我国及全球范围内,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公共卫生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已推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以及《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这两项政策均将解决儿童肥胖问题作为核心关切。
儿童肥胖问题加剧,“重口味”食品扮演了关键角色。在校园中,若对高盐、高糖、高脂食品不进行有效控制,将对学生健康构成负面影响。鉴于此,杭州第十一中学对校园饮食管理的高度重视显得尤为必要。
学校健康饮食措施意义
杭州第十一中学采取的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观念。鉴于学生大部分时间身处校园,校园内的饮食结构,除了食堂,超市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
学校持续优化超市食品种类。比如,引入全麦面包等健康食品,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校园饮食氛围,以降低肥胖等健康风险,确保学生既能享受美食,又能保持健康。
独特做法获高度评价
石艾黎处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高级官员,对学校的创新举措表示了高度赞扬。该举措——设立食品“红黄绿灯”标识——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创意,而且与基金会的推广理念相契合,因而获得了认可。
杭州第十一中学的举措显现出其推广的潜力。这样的做法能否激发更多学校和地区创建营养校园的热情?我们期待读者的评论与互动,并希望各位能够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