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浙江大学海南先进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在海南三亚正式投入使用。这一举措无疑为海南深海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平台的建设由中建三局负责,其项目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吸引了众多目光。

项目承建情况

中建三局集团(海南)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建设。这项任务颇具挑战性,因为项目地点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该区域建筑规模庞大,总建筑面积高达6.11万平方米。项目包括科研试验楼主楼、辅楼以及综合研发楼等建筑物。中建三局接受了对自身实力的考验,他们肩负起建设海南重点项目的重任,同时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打造“产学研城”生态体系提供了助力。

中建三局在建设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从项目规划至施工阶段,每个步骤都需周密考量。尤其在多栋功能各异建筑的建设中,合理规划布局至关重要。这不仅能确保各部分独立运作,还能实现协同效应,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完备的硬件支持。

特殊实验室要求

项目包含多个高精密、高科技实验室,如10-9G超静实验室,专注于深海与太空领域。这些实验室与一般建筑中的实验室不同,对建筑结构提出了众多特殊条件。例如,对空间、承载能力、洁净度、湿度、温度、照明、电磁干扰、网络连接和运输通道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这些规定无疑为施工增加了显著难度。

深海产业迎来新助力!浙江大学(海南)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正式启用  第1张

施工技术团队面对这些高标准,需投入更多劳动。例如,在温度调控领域,他们可能需选用特定的隔热材料,并定制温控设备,以确保实验室内的温度持续满足高精度实验的严苛条件。此外,洁净度的高要求也使得施工团队在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及安装过程中需投入极大的精力和心思。

技术团队应对难题

项目负责人代祥俊指出,面对这些挑战,中建三局的技术团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他们通过组织专家研讨会来寻求解决方案。技术团队多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召开技术研讨会,这一举措被视为集中专家智慧、有效解决技术难题的关键方法。特别是在攻克10-9G超静实验室的技术难题方面,这一做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攻克这些难题体现了中建三局的技术实力。在面临极高的标准和诸多限制的情况下,他们通过不懈的研究与探索,最终在实验室里满足了特殊要求。这不仅是对技术团队的严峻考验,同时也为技术团队的自我提升提供了宝贵机会。

平台的设施配备

浙江大学(海南)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负责人智广信指出,该平台自建成以来,已设有超静实验室等系列实验设施。此外,还配备了海试岸基指控大厅及保障车间。这些设施的完善,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深海与太空相关研发实验的场所。

这些设施之间相互配合,协同运作。在海试过程中,岸基指控大厅可能扮演着整个实验流程的指挥与控制核心角色,而保障车间则负责为实验提供设备维护、物资供应等必要的后勤支持。这些设施如同机器的各个部件,共同协作,确保平台能够正常运行。

平台的重大意义

11月15日,该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对海南省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该平台与海南自贸港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此举为海南省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海南独特的海洋资源与平台聚焦的深海产业形成互补,相得益彰。

政策层面,自贸港举措旨在激励创新与国际协作,该平台得以利用此政策优势,吸引众多国内外杰出科研人才与资源,推动海南科研发展迈向国际化。此外,地理条件优越,便于进行与海洋相关的实际实验与研究。

对海南深海产业的影响

海南深海产业的进步,此平台犹如强劲的引擎。它为产业注入了充沛的动力。作为海南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海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这一平台的启动,这无疑是一大推动力。

该平台具备优越的研发条件,吸引了众多深海产业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落户海南。这不仅为人才创造了广阔的发展机遇,而且正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让我们共同思考,这样的平台将吸引哪些知名企业加入?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与分享,并请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