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中,洛阳选手取得显著成绩,成为一大亮点。马国哲作为洛阳代表参赛并荣获奖项,此举使得公众对当地社科普及及文化推广充满期待。
大赛基本信息
第三届省市区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竞赛备受关注。该赛事以“传承中华文脉,延续文明之火”为主题,规模宏大。竞赛分为省级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众多讲解员同台竞技,各展其能。各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对此赛事高度重视,不仅因为它是对讲解员个人技能的考验,更因为它关乎地方文化的推广。在这场竞赛中,代表地方文化的讲解员们需竭尽全力,因为竞争异常激烈。
马国哲基本情况
马国哲,年届三十三,已在讲解员一职上辛勤耕耘五年。其大学主修新闻采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表达能力。凭借这一专业背景,他在讲解工作中占据优势,更有效地向观众传递信息。他最初通过全市选拔成为博物馆讲解员的一员,最初服务于洛阳仓窖博物馆,随后转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省赛中的精彩表现
在9月底的郑州全省大赛决赛中,马国哲展现了他卓越的讲解技巧。他以《运河的水利智慧——木岸狭河》为主题,向台下的观众与评委展示了其专业水准。他深入剖析了“木岸狭河”这一古代治理运河泥沙的技术,详细介绍了其产生的背景、出现时间、演变过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生动的讲解方式,马国哲以全省第一的佳绩成功晋级全国大赛决赛。
全国决赛的出色发挥
近期,昆明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决赛,该赛事的流程设计相当繁复。赛事包括自主命题讲解、随机命题讲解、社科知识测试以及评委问答等多个组成部分。在这场高手如云的比赛中,马国哲凭借其深厚的功底和卓越的现场表现,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参赛选手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他们均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马国哲成功脱颖而出,最终荣获了本次大赛的三等奖。
在博物馆中的工作创新
马国哲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任职期间,表现出极高的职业精神。他在讲解时,综合运用了馆内多样的展示手段,包括图片、实物、模型以及多媒体视频等。这些丰富的展示形式,使得他对隋唐大运河的时空跨度等主题进行了生动立体的阐释。这种创新的讲解方法,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观感受。此举不仅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博物馆的整体形象。
未来工作计划
马国哲在谈及未来规划时,目标清晰。他承诺将全力响应国家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安排。他计划推动大运河周边博物馆的主题研学活动,精心设计研学教育内容,讲述洛阳的历史故事。在维持博物馆公益性质的同时,他计划激活馆内资源,探索市场化运营,为博物馆的多元发展奠定基础。另外,他自今年起已投身于讲解员队伍的市场化改革,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讲解员工作已实现盈利。
马国哲等杰出讲解员对博物馆文化的推广起到了显著作用。我们期待广大读者踊跃点赞、转发本文,并积极参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