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绍兴稽东镇的占岙村,村民们正悉心照料着那些年代久远的香榧树。这些树木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它们又为何能够登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舞台?
中国农民现身联合国大会
11月18日下午,62岁的中国农民黄天明在北京时间下,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办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题边会上,用绍兴方言讲述了一段故事。他是该边会中唯一的农民代表。来自占岙村的黄天明,站在了全球的舞台上,将中国一个小山村及古香榧树的故事传播至世界各地。他分享了先进的种树养护知识,以及与香榧树之间深厚的情感,这些内容被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所了解。
对于一位普通的村民而言,这样的机遇实属罕见。黄天明计划将自己与香榧树相关的日常生活故事进行整理,并向全球展示。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农民的形象,同时也为占岙村迈向世界舞台提供了契机。
香榧树的基本情况
浙江是香榧树的故乡,这种树木从种植到成熟收获需历经数十年,因此有“爷爷栽树,孙子摘果”的传统说法。绍兴会稽山脉范围内,超过百年树龄的香榧树数量达到7.81万株。这一古老的香榧树群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树木在时光流逝中默默生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同时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该区域特有的土壤与气候环境,滋养了众多历史悠久的香榧树。这些香榧树不仅是地区变迁的见证者,其本身也构成了宝贵的生态资源。从生态角度看,它们是不可替代的财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它们更是难得的珍贵遗产。
黄天明与香榧树的渊源
在20世纪80年代,正值青春年华的黄天明对香榧树持怀疑态度,并对种植树木能否盈利表示疑问。然而,在一次大雪降临,全村齐心协力抢救古树的事件后,古树的高产和随之而来的高收益让他开始相信前辈们的经验。随后,他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香榧树养护重任。目睹香榧树带来的经济效益,他坚定了守护这些树木的决心。
他守护这片土地已有多年时光。在这365天中,超过200天他都在香榧林中辛勤劳作,进行除草、施肥、修剪等工作。这些默默无闻的努力,亦是他与香榧树情感日益深厚的见证。在他心中,香榧树已超越了一般的经济作物,成为村庄生命力的象征。
占岙村的发展历程
最初,岙村仅以香榧单一产品销售。然而,随着对香榧树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产业的逐步发展,如今该村已推出一系列香榧产品,包括香榧巧克力、古榧麻鸭、香榧腐乳以及香榧酒等。产品种类丰富后,村民们的收入也随之稳步提升。曾经黄天明对其盈利能力表示怀疑的香榧树,如今已转变为推动村子发展的核心动力。
昔日,单身青年的境遇鲜少有人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邻近村庄的媒婆纷纷涌入,这一现象亦反映出香榧带来的经济变革对村民生活的显著影响。这棵年代久远的香榧树,为占岙村带来了巨变,使原本贫困的山村蜕变为充满活力的富裕乡村。
浙江古树保护整体情况
浙江省在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开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省拥有27.5万株古树名木,以及3637个古树群落,这一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且分布广泛,覆盖了所有县(市、区)。其中,香榧树数量最多,达到8.3万株。浙江大地上,古树名木的故事丰富多彩。这些数据的背后,凝聚了无数如黄天明般的辛勤付出。
占岙村的案例仅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例。这些故事背后,政府推出的创新保护措施功不可没。这些措施构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古树保护工作正持续朝着更优的方向进步。
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黄天明等农民致力于保护古香榧树的乡村实践,成为“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理念的中国典范。他们的经历展现了地方政府在保护古树名木方面的创新成效,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这棵被黄天明带回家的香榧,不仅象征着美味果实,更承载着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
这一系列关于香榧树的传说对其他地区具有参考价值。在你的居住地,是否也存在类似古老植被及其守护者的感人故事?我们诚挚邀请您点赞、转发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