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市成功举办了奶盒回收碳普惠核证减排量首笔交易发布会,这一事件开启了历史性的新篇章。该活动具有深远意义,不仅体现了深圳市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创新实践,还通过碳市场实现了碳交易,诞生了全国首例奶盒回收碳减排量交易。此举不仅标志着环保理念的突破,也预示着全国范围内类似行动的蓬勃发展。
奶盒回收面临诸多挑战,其过往的价值往往被忽视。然而,本次交易的顺利完成,凸显了对资源价值的重新审视。此举在节能减排领域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协议签署开启奶盒回收新合作
深圳市罗湖区的小水滴环境保护机构与福田区的零碳城市发展机构在活动举办地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深圳市奶盒回收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历史性的里程碑。
规定明确了双方在奶盒回收碳减排量交易中的权利与义务。此举标志着双方以共同环保目标为基准,共同开启了资源回收和降低碳排放合作的新篇章。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肩负着推动项目进展的关键角色,而零碳城市发展中心在接收减排量之后,也将致力于推动相关绿色工作的持续发展。
奶盒回收的成果数据量惊人
从2022年9月1日到2024年8月31日,深圳地区在校园内总计回收了763吨奶盒。这一举措有效减少了1232吨碳排放。这一成就来之不易。
深圳多年前便全面启动了垃圾分类的推进工作。自2020年9月1日起,《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生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一条例的指导下,垃圾回收与处理实现了“三增一减”,具体表现为回收量提升、处理能力增强、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同时碳排放量减少了约3527吨。另外,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了48.9%这一高水平。这些成就为奶盒回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奶盒回收背后的探索努力
校园内奶盒被视为可回收资源,但回收价值相对不高。尽管存在这一情况,深圳依然持续致力于探索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
2021年9月,深圳启动了校园奶盒资源回收项目,并将其与校园实践活动相结合。截至今年6月5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深圳市奶盒回收减排碳普惠方法学(试行)》规定。根据该规定,每回收一吨奶盒(包括纸塑铝复合包装),能够减少大约1.6159吨的碳排放。这些措施和探索活动,对于推动奶盒回收工作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众多学校参与奶盒回收全链条运作
在过去三年里,深圳共有1800多所学校参与了奶盒回收项目。这些学校累计收集了超过1亿个奶盒,总重量接近935吨。它们在环保事业中扮演了众多守护者的角色。
奶盒回收体系已形成一个全面的价值链,涉及从收集与运输到中转运输,直至最终处理的全过程。专业处理工厂将回收的奶盒转换成再生纸和其他产品,有效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产生的深远意义与借鉴价值
我国首个以个人垃圾分类为依据的碳减排量交易项目正式开启,此为首次交易案例。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冯增军指出,这一创新举措得以实施,主要得益于学校师生对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的认知及其不懈努力。
该措施为垃圾分类碳普惠工作的未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特别是在餐厨垃圾处理和废旧家具回收等领域。此案例具有广泛推广和复制的可能性,同时为其他城市在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公众对于将深圳的成功经验借鉴到自身居住城市的问题持有不同观点。我们热切期望广大读者踊跃加入讨论,分享各自见解。此外,若您觉得本文内容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给予点赞,并考虑将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