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深圳市淘金山小学师生进行了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参观。这一活动标志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2025美丽罗湖我先行”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校外实践环节的正式开启。目前,一种新的青少年生态素养培育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实践活动启幕
4月16日,深圳市淘金山小学师生团体抵达了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次活动的主题为“知行合一”,将教学活动从校园延伸至海岸线。在潮声和鸟鸣的交织声中,师生们进行了这次独特的生态文明课外实践活动。这一行动标志着生态文明教育以全新的形式正式展开。
红树林生态密码
在深圳湾保护区内的复杂湿地中,自然导师以秋茄树这一深圳湾特有的树种为例,向学生展示了红树林在抵挡风沙侵袭、加固河岸以及减弱波浪冲击方面的功能。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板状根部的呼吸根,感受了植物如何适应潮间带环境,并发展出特有的生存技巧。这片占地368公顷的红树林,是272种鸟类的栖息地,每年吸引着约10万只候鸟前来停歇。该区域鸟类品种占比达全国总量的18%,2022年成功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更是迎来了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立。
生态育人效果
邹老师在淘金山小学指出,在观察白鹭的过程中,学生们全神贯注,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他们通过亲身接触自然,对生态环境的宝贵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许多学生亲眼见证了红树林的生态重要性及鸟类的丰富多样性,并决心今后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此次活动的开展,促使孩子们从认识到行动上实现了转变。
后续课程安排
深圳市罗湖管理局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透露,未来将逐步推出多门教育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清洁能源知识和大兰科植物保护中心的珍稀物种研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生态知识,并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通过这些课程的整合,将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生态教育体系。
全域教育网络
东晓小学的“生态讲师团”与淘金山小学的“红树林实践课”联合打造了“2025美丽罗湖我先行”活动。该活动以创新手段构建了全面的生态教育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从课堂知识到实地考察,再到社区活动的整个教育过程,确保生态教育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得到贯彻。这种全面的教育策略,有效促进了环保观念在学生心中的扎根。
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本次活动和后续课程系列,促使“环保不仅是选择题,更是必答题”的观念逐渐普及。众多学生开始意识到,环保责任是每个人的责任。随着生态教育的持续深化,我们坚信,未来将有更多青少年加入环保行列,共同为罗湖和深圳的美丽贡献力量。
各界对于教学活动延伸至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效果,在提升学生环保意识方面,存在诸多疑问。我们热切期望读者能在评论区分享个人观点,并期待您的点赞以及文章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