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深圳市开展了校园应急疏散的全范围演练,为师生们提供了一次具有教育意义的防灾减灾教学,同时,这一举措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演练背景与目的
5月12日标志着我国第17个防灾减灾日的正式开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深圳市教育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共同策划并实施了“2025年深圳市校园应急疏散综合演练”。此次演练对于增强深圳市校园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自救互救技能以及应变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活动的进行,旨在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为了对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提升应急队伍的实战操作水平,优化应急管理体系,并增强整体的应急处理能力。
演练规模与参与情况
深圳市教育领域约有三百万名教职员工和学生观看了本次演练的实时转播。该演练分别在深圳市高级中学和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同步展开,两所学校的师生共计超过4000人参与了此次演练。此次规模宏大的演练活动,不仅展现了深圳市对校园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应急知识的重要平台。
地震避险环节
地震模拟演练正在进行,龙岗外国语学校以及深圳市高级中学的师生们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他们迅速用书包或书本作为头部保护,立即躲到课桌下面避险,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他们出色的应急处理能力。这一场景生动地体现了日常应急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关键时刻能够促使师生迅速采取有效的避险行动。
应急疏散情况
地震模拟实验结束后,学校立即下达了疏散指令,师生们遵循既定的疏散路线,有条不紊地转移至指定集合区域,顺利实现了快速、安静、有序的疏散目标。在整个疏散行动中,现场气氛既紧张又井然有序,充分证明了学校日常应急演练的有效性,保障了师生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且安全地撤离至安全区域。
新增演练科目
本次演练包括地震避难和应急疏散等传统科目,并首次融入了医疗救助、火灾扑救、高空云梯救援、燃气泄漏处理及高空斜绳救援等多个新颖环节。这些新增环节不仅丰富了演练内容,还使模拟情景更贴近实际,有效应对了生活中的各类紧急状况,进而显著提升了师生应对复杂紧急情况的能力。
后续工作安排
演练指挥部强调,各区域教育机构与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应急演练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部署,对应急预案进行指导与优化,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此举旨在提升全市约260万名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学生影响家庭,进而扩大至社会层面,共同提升家校社的应急处置能力。面向未来,市教育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将持续深化协作,共同致力于提高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技能。
本次演练涉及哪些项目被认为在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方面效果显著?我们诚挚地邀请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并且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以及将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