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一场扣人心弦的诈骗与反诈骗较量正激烈进行。84岁的王老太不幸成为诈骗分子的猎物,这一幕无疑令人心酸。一名假冒“三亚公安”身份的电话,让老人陷入极度恐慌,其财产安全也面临严重威胁。所幸,柳州市公安局鱼峰分局的民警迅速介入,及时扭转了这一危局。

诈骗分子出招

84 岁老太遭遇冒充公安诈骗,柳州民警成功劝阻转账 15000 元  第1张

11月14日,上午10时,84岁的王老太接到一通可疑电话。来电者自称是“三亚公安”,声称老人在三亚注册的手机号码被用于诈骗。这一消息让老人感到极度恐慌。老人随后遵照骗子的指示行动,寻找纸笔记录所谓的“重要信息”,并独自前往小区花圃继续通话并记录骗子的假警方电话。这些行为显示出老人对这类诈骗缺乏识别能力。由此可见,诈骗分子擅长利用老人纯真无邪和对公安的信任来进行诈骗。

小区管理人员察觉老人神色迷离时,老人已被骗子完全操纵。骗子引导老人至僻静处单独“商谈”,此乃诈骗分子惯用之手法,旨在切断老人与外界联系。他们借此逐步将老人引入陷阱,从记录信息到诱导转账,每一步都计划得相当缜密。

危险迹象被察觉

小区管理人员及时介入,将事件转化为转机。面对老人神色迷茫、面容苍白,并确认其遭遇电信诈骗后,他们立即行动。小区物业经理迅速联络了加合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覃爽。这一举措彰显了小区管理人员强烈的责任心和反诈骗意识。他们意识到事态紧急,及时报警成为保护老人财产的重要举措。

若非他们迅速察觉并报警,王老太或许会默默承受诈骗之苦,那15000元辛苦所得恐将落入骗子之手。这种对周围异常情况的警觉态度,值得广泛借鉴。此外,这也揭示了小区安全管理不仅关乎治安,防范诈骗等举措同样是保障居民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民警迅速到场

接到电话通知后,民警覃爽迅速赶至小区。现场情况紧急,老人正与诈骗分子通话。覃爽立刻接过老人的手机,其迅速的行动是阻止诈骗成功的关键。他的及时出现为老人提供了安全感的依托,同时也展现了警方在处理此类紧急电信诈骗案件中的高效执行力。

接到报警后,时间成为决定性因素。在紧急赶往现场的途中,民警覃爽迅速行动,与诈骗分子展开了一场分秒必争的较量。凭借其阳光的形象和警察的身份,覃爽成功震慑了那些尚未意识到他真实身份的诈骗分子。这一举措为后续成功阻止诈骗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骗子巧妙过招

覃爽在接到电话后自称是老人的亲属,这标志着对抗诈骗行为的初始举措。然而,诈骗者并未停止其行径,他们虚构了老人涉嫌犯罪,要求支付15000元保证金至指定账户,并叮嘱不要向他人透露信息、不要报警等。覃爽迅速识破了这些伎俩。在覃爽冷静要求对方提供单位、姓名、警号等基本信息时,骗子开始表现出紧张。

骗子以“问那么多干,不方便透露个人信息”为由草率地挂断了电话,这一行为充分暴露了诈骗者的不安。他们擅长利用老年人的恐惧感,但在面对坚定的反抗时,却不敢直面挑战。在此过程中,覃爽展现出的冷静与沉着,成为了揭露诈骗者阴谋的关键武器。

真相让老人清醒

84 岁老太遭遇冒充公安诈骗,柳州民警成功劝阻转账 15000 元  第2张

覃爽向王老太指出,这属于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进行的诈骗行为。他详细解释称,若真的涉及违法犯罪,司法机关不会要求通过转账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解释直指诈骗的核心。老人由此明白了她险些遭遇诈骗的真相,感激之情显露无疑。

老人的遭遇并非个别人所独有,众多老年人均可能因缺乏相关认知而遭受诈骗。覃爽随后检查了老人的手机,发现其中并未安装反诈应用程序。这一情况进一步突显了安装反诈APP的必要性,因为这样的应用能在众多场合有效发出诈骗行为的预警。

全面防范措施

覃爽不仅成功阻止了此次诈骗行为,还为老人安装了国家反诈应用程序。此举为老年人后续的防诈骗工作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此外,他还主动联系了老人的家属,提醒他们切勿接听来历不明的电话,对于涉及银行卡和金钱的问题,应立即报警处理。这体现了一种全面的预防策略。

广大读者,请问您家的长辈是否熟悉此类诈骗手法?我们共同期盼此类诈骗悲剧不再上演,呼吁大家积极参与,为身边的长者提供防范诈骗的支持。同时,也欢迎您点赞并转发本文,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防范诈骗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