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4.9 公斤!超级杂交水稻再生季再创高产纪录  第1张

11月5日,湖南隆回县羊古坳镇雷峰村的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传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该基地的再生稻示范片产量再次刷新了纪录,成为农业领域的一大亮点。

现场测产过程

11月5日下午,湖南省作物协会牵头,组织了来自省农业农村厅、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团队,对位于羊古坳镇雷峰村的百亩再生稻示范片进行了再生季的测产工作。专家们严格遵循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的相关规定,对水稻的脱粒、称重、水分和杂质等关键数据进行详尽的测量。这一严谨的测产流程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结果的科学性。现场收割机穿梭作业,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最终得出了准确的产量数据。

1384.9 公斤!超级杂交水稻再生季再创高产纪录  第2张

本次测产活动并非形式主义,其实质是遵循严格流程与规范的科研实践,对于保障水稻产量数据的真实性起着关键作用。

产量数据成果

经实际测量,再生季的平均单产为582.8公斤,头季单产为802.1公斤,全年单产更是高达1384.9公斤。这一成果刷新了湖南省再生稻示范的最高产量记录。今年,该示范田块已连续三年头季与再生季的年产量均超过1300公斤。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现了该示范田块在水稻种植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研工作者和种植者的辛勤努力与不懈付出。

该产量成果不仅为当地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强后盾,而且还为全国再生稻种植树立了卓越的榜样。

示范情况介绍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主导,在羊古坳镇雷峰村连续三年开展了再生稻高产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种植的品种是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示范种植面积达到108亩。经过三年的努力,头季和再生季的周年亩产数据均表现出显著成效,前两年产量分别为1378.67公斤和1379.4公斤。逐年上升的数据充分展现了项目稳步发展的积极趋势。

数据显示,随着种植者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相关技术的持续优化,水稻的产量预期将实现稳步增长。

再生稻的特点

再生稻种植可实现两次收割。在首季水稻收割之后,稻桩能够再次发芽、抽穗,从而实现第二次收获。该品种具有生长周期短的特点,与其他水稻种植方法相比,能更迅速地进入收获期。此外,其种植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种植成本。同时,再生稻的米质优良,生产的大米品质上乘。这些优势使得再生稻在经济效益上更为突出。

再生稻因其显著特点,正日益受到种植户的青睐,并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种植模式说明

雷峰村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实施了“紫云英绿肥+头季稻+再生稻”的种植策略。基地负责人王化永指出,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循超级稻高产攻关的“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项原则进行精细耕作。该模式从多个角度确保了水稻的生长环境和状态。紫云英绿肥为土壤补充养分,增强土壤肥力,加之优质的水稻品种、适宜的种植技术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共同挖掘了再生稻两季周年亩产的最大潜力。

成功实施这一科学且合理的种植模式,为其他地区再生稻的种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经验。

再生稻的意义

推广再生稻具有重大意义。在提高粮食产量和稳定性方面,其作用显著,大幅增加了粮食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贡献显著。同时,在提升质量和效益方面表现突出,有助于提升大米品质,增强经济效益。此举有利于农业产业的持续进步,从长远角度考量,对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亦具积极作用。此外,它还能促进相关农业产业的繁荣,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再生稻种植所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各位读者,对于这种再生稻的种植模式及其成果,您们认为其能否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