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再生稻的发展意义重大,尽管曾遭遇产量与效益低的问题,但近期已取得新的进展。这一事件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亦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

景德镇再生稻发展的意义

再生稻具备多项显著优势,诸如“一季双收”、“三高”、“五省”等。这些特性赋予其在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防止农田闲置方面巨大潜力,同时对提高粮食质量等方面具有关键意义。此外,积极推广再生稻有助于国家“藏粮于技”战略的落实,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些潜力在全国多个地区均有显现,景德镇亦然。

再生稻:一种两收三高五省,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第1张

在景德镇,再生稻的早期发展遭遇了诸多挑战。尽管近期其发展速度有所提升,但产量与效益并不理想。部分种植户甚至遭遇了颗粒无收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再生稻丰产增效技术的滞后。

景德镇的技术攻关项目

再生稻:一种两收三高五省,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第2张

景德镇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改善当前状况,已采取积极措施。2024年,该所于浮梁县臧湾乡启动了《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选址此地,综合考虑了当地的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

项目小组的组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前期试验的积累。该项目的设立承载着对改变景德镇再生稻发展现状的深切期望,其中凝结了众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项目旨在攻克机收再生稻技术中的难题。

项目成效筛选主推品种

再生稻:一种两收三高五省,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第3张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品种筛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筛选出具备机械收获等优势的品种,例如甬优4949、玮两优8612等,这些品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这些品种的推广,景德镇地区之前再生稻品种杂乱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表明种植户现在拥有了更加清晰、更为可靠的种植品种选择导向。在过去品种繁多、缺乏秩序的情况下,种植户在选择品种时往往感到迷茫,不清楚哪些品种适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征以及机械化作业的要求。这一新进展有效解决了他们的难题。

项目的增产增收效果

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表现卓越。例如,早播足苗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显著提升了产量和收入。省、市专家通过实地测量,150亩示范区成果显著,最高单产达到443.7公斤,平均亩产为398.6公斤,产值达到1036.4元。扣除成本后,每亩纯收入可达598.4元。

与2023年数据相较,增长显著,产量增加161公斤,效益提升273.9元。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景德镇再生稻的种植效益,种植户的收入亦实现了显著增长。

技术推广与普及的成果

项目在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及交流活动,并在示范区进行展示,有效增强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粮食经营主体对再生稻的认识,同时提升了他们的种植技能。

广大农业参与者得以更深入地接触、掌握和应用再生稻的科学种植技术,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关键技术的入户普及率,以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为核心的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为再生稻在景德镇实现更大规模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发展方向展望

景德镇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并未止步于此,未来计划将进一步深化再生稻绿色丰产与增效关键技术的探索。其目标清晰明确,即同步跟进农作物种植领域的科学发展,力求充分利用景德镇特有的温、光、热气候资源。

该目标的核心在于发掘再生稻的单产潜力,增强产量与品质,并增强抗灾能力,旨在全面提升全市再生稻的大面积产量与效益。此举对景德镇再生稻未来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探讨:景德镇再生稻是否有望成为全国再生稻发展的典范?诚邀各位发表评论,点赞并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