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通报,指出卢旺达遭遇了马尔堡病毒病的首次疫情。首例病例在9月27日被记录。截至10月31日,共有66例确诊病例,其中15人不幸离世。这起疫情的出现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同时,公众对于这种病毒病也充满了诸多疑问。
马尔堡病毒病基本情况
马尔堡病毒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马尔堡病毒。此病主要在非洲部分地区广泛传播。马尔堡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据研究,北非果蝠可能是其自然宿主。病毒能够通过果蝠传播给人类,并在人类之间传播。受影响的区域包括非洲、亚洲以及澳洲等地区的狐蝠科蝙蝠栖息地。尽管在欧洲和北美洲已有输入性病例的记录,但当前的疫情爆发仍以非洲为主。
非洲部分区域可能遭受马尔堡病毒病的严重侵袭,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这些区域医疗资源可能较为匮乏,若此高死亡率疾病蔓延开来,其后果可能极为严重。
疫情中的病例数据
自9月27日首例病例报告以来,仅一个月时间,截至10月31日,累计确诊数已上升至66例。这一趋势显示出了急剧的增长。死亡病例也增至15例,每一例都令人痛心。这些确诊与死亡数据背后,反映了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痛苦。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数字预计还将继续上升。这对卢旺达的医疗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病毒的传播途径
马尔堡病毒病的传播特征明确且独特,主要依靠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具体来说,与病亡动物或患者尸体接触存在感染风险。感染源涵盖动物和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呕吐物等,这些物质可通过粘膜或破损的皮肤传播。在卢旺达等地区,完全避免接触这些传染源可能较为困难,尤其是在贫困或偏远地区,这一问题尤为显著。
医护人员在使用该传播方式时,需警惕潜在的高风险。同时,若人际传播阶段的防控措施未能有效实施,极有可能引发多起传染链的生成。
疾病症状及死亡率
该疾病的潜伏期范围在2至21天之间,其中5至10天较为常见。发病过程通常迅速,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乏力等。接着,患者可能会经历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在短短7天内,大多数患者将面临严重的出血情况。病死率高达23至90%,这一比例相当高,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的8至16天内因休克和多器官衰竭而离世。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这一病症过程无疑是一种极为痛苦的体验。
在疾病管理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迅速而准确地诊断和应对病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无特效药下的应对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特异性疫苗或抗病毒药物获得上市批准。患者治疗主要依赖支持疗法,包括口服或静脉补液,以及对症治疗,目的在于尽可能提高生存率。这一现状对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卢旺达及国际援助构成了重大挑战。确保充足的医疗物资供应,以维持这些基本治疗手段,显得尤为关键。
医疗人员在处理此类高死亡率病症时,所能实施的措施局限于既定范围内,力求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然而,即便如此,他们对于这类病症仍感力不从心。
公众防护措施
当前环境下,公众采取的防护措施显得至关重要。首要任务是防止与病毒传播源头接触。近期,除非有特殊需求,应减少前往卢旺达,尤其是疫情严重的地区。在疫区,必须与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保持足够距离。此外,手部卫生同样不可忽视。应频繁洗手,接触可能存在风险后,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清洗20秒,或者使用酒精免洗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接触疑似感染者或在疫区活动期间,必须穿戴防护装备。若从疫区归来或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应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并接受健康监测。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应立即就医。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中,各国与地区应当探讨并实施何种合作策略,以便共同有效地应对突发性的疾病疫情?若本文对您有所启发,敬请给予点赞并予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