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建设工匠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是农房建设的主力军。湖南省邵阳县在培养乡村工匠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成为一大亮点,为乡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邵阳县工匠培训的背景
人才济济的邵阳县在农房建设领域成绩斐然,然而,众多从业的“土师傅”尽管经验丰富,却普遍存在技术上的不足。该县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核心所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动下,确保农房安全、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已成为县域发展的当务之急。若农房建设缺少专业的工匠团队,将不仅损害农房质量,更将阻碍乡村整体发展的步伐。邵阳县乡村分布广泛,其农房建设的发展亟需大量本土技术工匠的支持。
邵阳县为改善现状,正积极制定应对措施。该县针对乡村实际情况和农房建设需求,深入探索适宜的工匠培养途径,旨在提高当地农房建设质量。
第七期培训情况
邵阳县近期成功举办了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第七期,共有92名学员顺利结业。其中,塘渡口镇联合村的陈扬近,拥有七八年的泥工经验,技术主要从前辈师傅那里习得,他自认为手艺纯熟。但在墙体施工方面,陈扬近发现了一些不足。通过参加本期培训,他收获颇丰。这次培训有效提升了陈扬近等工匠的技术水平,为他们提供了更完善的技术体系,显著增强了他们在农房建设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经过培训,工匠们逐步填补了他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在农房建设一线的众多工匠得以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技术操作也更加规范。此举对于促进农房建设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整体培训模式
2023年,长沙市天心区对邵阳县实施对口帮扶,推动该县全面开展工匠培训。培训覆盖全县21个乡镇,采用“送教下乡”的形式。此举使得更多本地工匠得以接受培训。培训体系包括“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现场考试”等多种方式。全年共举办7期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802人。这种全面的教学方式涵盖了从房屋建设结构到建筑质量安全知识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环节的教学与考核,工匠们能够切实掌握所需技能,并将之高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该培训模式与农村实际情况紧密契合。通过理论教学,工匠能够掌握建筑相关的原理和知识基础;现场操作实践则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直接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此外,现场考试严格评估工匠的学习成效,并促使他们认真对待培训内容。
培训效果呈现
这802名工匠在培训中获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已由传统的“土师傅”转变成为新时代的“巧工匠”,技术水平和素养实现了显著提升。目前,这些工匠不仅掌握了坚实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也达到了熟练程度,而且他们还具备了安全生产的认识,并重视建筑的美感,这些均体现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这些工匠凭借新技能,为农村住房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他们确保农房建设既符合安全规范,又兼具乡村建筑的美学风格。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他们不仅促进了农房建设的进步,还助力塑造了乡村的新形象。
天心区帮扶意义
长沙市天心区对邵阳县的帮扶在工匠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该区帮扶小组在资源调配和模式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工作组成员刘思远指出,乡村振兴亟需大量技术人才,而邵阳县农村地区对这类乡村工匠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在帮扶过程中,天心区帮助邵阳县扩大了人才队伍规模。
邵阳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因这种帮扶而步履更加稳健。天心区的帮扶举措,作为区域间协同合作的典范,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积极推动力,其经验值得众多正寻求帮扶对接的区域学习和借鉴。
后续工匠培养计划
邵阳县在完成乡村建设工匠的初步全面培养后,进一步制定了更为激进的规划。计划实施乡村“带头工匠”培训项目。同时,计划构建“工匠信用评价体系”,为工匠的工作提供评价标准,以此规范其建设行为。此外,还将举办“乡村工匠人才比武”,旨在通过竞赛激发工匠的竞争意识,推动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将选拔优秀工匠,将其推荐至“夫夷人才”精英信息库。
这些举措对优化邵阳县的工匠人才体系具有积极作用。它们持续推动工匠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步增强,从而为该县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不断的人才支持和动力。
那么,关于这样的工匠培养体系是否适用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大家有何看法?敬请留言、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