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这一承载深厚文化意蕴的中国传统食品,引起了外国博主们的极大兴趣,这一现象本身便颇具特色。11月5日,一场名为“秋行江北感知江南”的旅行活动正式开启,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中外博主齐聚江北
11月5日,宁波江北区委宣传部联合澎湃新闻举办的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十位博主参与。这些博主对江北的文化探索充满热情,渴望在江北体验中西文化的交融。江北所拥有的独特文化魅力,以及丰富的人文历史,正是他们所期待挖掘的宝藏。他们如同寻宝者一般,而江北则是他们梦想中的寻宝之地。
德国博主@阿福Thomas等人,在网络上颇具知名度,他们的加入使得本次旅行受到了更多国际层面的关注。
慈城深厚文化根源
慈城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根植于七千年的河姆渡和傅家山文化。这座城市因此披上了一层古老而神秘的面纱。作为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糕文化传承展示基地等多重文化身份的汇聚地,慈城吸引了众多中外博主前来探访。在这里,他们仿佛步入了一个文化的宝库,众多文化珍宝等待着他们的发掘。
慈城拥有全国唯一的年糕博物馆。众多文化遗产汇聚于此,彰显了慈城在江浙文化传承领域中的核心地位。
年糕博物馆探秘
博物馆内,讲解员正详尽阐述年糕的起源与发展。相传,年糕与伍子胥有着密切联系,最初用作战争时期的储备粮食。不同国家的年糕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其制作过程包括研磨、捣碎、蒸煮等步骤。这些信息对于外国博主们而言,显得尤为新颖。
博主们踏入馆内聆听讲解,仿佛学生步入知识的圣殿。博物馆内所藏的年糕文化,每一细节都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宝库。在此,他们深入了解了年糕这一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体验捣搡年糕工序
捣搡是年糕制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慈城年糕之所以品质上乘,与这一环节紧密相连。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博主们亲身体验了使用20多斤重的木槌的艰辛。石捣臼中需放入约12斤的米粉。博主@阿福Thomas在尝试过后,方才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不易。
在完成整个制作过程中,不仅对体力有要求,更需精湛的技艺。单是进行一人对一人的打击与翻压动作,就需要反复进行四五十次。整个捣搡环节,大约耗时半小时,这一过程考验着极大的耐心。由此可见,传统年糕制作流程的严谨性。
品尝特色年糕饺
新鲜制作的年糕被精心包裹成饺子状。巧手阿姨热心地为各位博主们进行包制。博主们得以立即品尝到他们亲手制作的美食。这些热气腾腾的年糕饺子,洋溢着浓厚的传统风味。
外国博主们享受美食的场景显得格外融洽,美食成为跨越文化界限的桥梁。年糕饺不仅口感诱人,更象征着慈城人民的热烈与好客之情。
继续江北之旅
博主们自年糕博物馆离去,开启了新的探索之旅。他们此行将遭遇何种惊喜?是深入传统的技艺展示,抑或是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演出?种种可能都令人充满期待。江北地区蕴藏着众多未被发掘的文化瑰宝,正等待着他们的探索。在此,向读者们发起询问:你们认为他们将会遭遇何种惊喜?期待大家的热情评论、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