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气温宜人,正值菊花金黄、螃蟹肥美的时节,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霸王蟹产量大增。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电力供应部门在此过程中提供了显著支持,推动了养殖业的智能化和电气化进程,进而促进了蟹农收入的提高以及一系列积极效应的产生。那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

蟹塘繁忙景象

秋风送爽蟹肥膏黄,宿迁霸王蟹喜获丰收,智能化电气化养殖助力品质提升  第1张

皂河镇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现场,工人忙碌地将刚捕捞的螃蟹装运。蟹塘中生机勃勃,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这一场景充分展现了霸王蟹的丰收态势。据悉,捕捞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众多工人每日辛勤劳作,将新鲜的霸王蟹送往各地。蟹塘宛如一座宝藏,不断产出丰富的成果。

蟹农们喜形于色。霸王蟹的大丰收不仅是对他们辛勤劳作的回报,更是对未来养殖的巨大信心激励。他们赖以生存的蟹塘带来了如此丰硕的成果,预示着更美好的生活正缓缓向他们走来。

智能化监测系统

养殖塘口配备了数字养蟹监测系统,该系统对蟹农而言是一大助力。它能实时呈现蟹塘水质的酸碱度、温度以及溶解氧等关键监测数据。这些数据对蟹农而言至关重要。

在螃蟹的育苗和蜕壳等关键阶段,这些数据成为决定其命运的核心要素。蟹农通过细致观察,能够精确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增氧设备。以阴天,尤其是夜间为例,由于缺乏阳光照射,蟹塘内容易缺氧。此时,依据数据信息启动增氧设备,便能有效保障螃蟹的生存环境。这些数据对养殖过程各环节的影响持续不断,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电力保障助力产量提升

养殖户认识到电力供应的安全与稳定性对养殖业的产量与品质至关重要。近年来,国网宿迁供电公司积极推进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公司新建了10KV高压线路8.26公里,400V低压线路13.81公里,并增设了42台变压器,确保电力网络能够顺利延伸至蟹农家中。

基础设施的优化直接让养殖户蒋夫奎受益。他管理的塘口面积超过2200亩,得益于电力部门的支持,增氧设备得到了完善。其塘口的单亩产量由原先的200至250斤,显著增至300至400斤。这一产量的显著提升,直观地展现了电力保障在提高产量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秋风送爽蟹肥膏黄,宿迁霸王蟹喜获丰收,智能化电气化养殖助力品质提升  第2张

养殖户收益增加

蒋夫奎养殖户指出,得益于产量提升,其收入亦随之增加。过去亩产量较低,收入亦受限。目前,每亩地可增加1000至2000元收入。他拥有的2200亩土地,使得总收入实现了显著提升。他预计今年这2200亩土地将销售60余万斤螃蟹,这一销售量背后蕴含着可观的经济效益。

众多蟹农遭遇相似状况,产量提升带动了收入的显著增长。观察皂河镇整体情况,众多蟹农的增收对当地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用电安全保障服务

皂河供电所积极实施了多项保障措施。他们动员片区台区经理,采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对养殖户的用电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比如,他们频繁地为养殖户检查配电设施、电气设备等用电设施的安全隐患。这些举措有效保障了养殖户用电的安全与稳定,让蟹农无需担忧用电的突发状况。

常态化巡查工作非短期内可成,需不断投入人力与物力。供电所积极应对挑战,着力解决蟹农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能全力以赴从事螃蟹养殖。

秋风送爽蟹肥膏黄,宿迁霸王蟹喜获丰收,智能化电气化养殖助力品质提升  第3张

整体产业发展前景

自2019年起,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当地螃蟹养殖业带来了新的生机。霸王蟹的存活率实现了显著提升,由原来的45%增至现在的70%。目前,湖滨新区“霸王蟹”的养殖规模已扩大至4.2万亩,养殖户数量接近千户。其中,超过千亩的水产养殖场有8家,家庭农场及合作社数量超过200家。

2024年展望令人憧憬,预计总产量将达7000吨,整体销售额有望突破6.5亿元。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可能遭遇新的挑战。那么,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我们如何维持这一积极的发展势头并应对新的挑战?对此,读者朋友们有何见解?欢迎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