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广州,新华社报道:医疗界再传喜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匡铭教授成功运用国产手术机器人,为福建三明地区患者实施肝癌切除手术。此事亮点纷呈。
远程手术成功实施
10月29日,广州与三明两地同步进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手术。匡铭教授在广州远程操控手术刀,而三明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患者曾接受过肾囊肿手术,目前肝脏中有一个直径达6.6厘米的恶性肿瘤,已处于肝癌Ib期。手术在机器人辅助下进行,为“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这一事件标志着医疗技术在地域限制上的重大突破。此次远程医疗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距离不再是医疗服务的重大障碍。
中山一院与三明一院专家经过严格评估,最终决定进行这场技术要求极高的手术。此举充分展现了医院在手术决策上的严谨性。专家们依据详尽的检查与评估数据,确认远程手术的可行性,这标志着在专业评估基础上的创新尝试。
团队紧密协作
在手术过程中,众多专家紧密合作。在广州,李绍强教授和谢文轩副主任医师与匡铭教授共同协作。与此同时,在三明一院手术室,赖佳明教授、陈健聪主治医师以及赵明主任医师也现场参与。众多专家各尽其职,这一合作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团队间的沟通与协调极为精确。手术自始至终,各环节紧密相连。广州的医护人员能够准确掌握三明手术室的情况,而三明的现场医生也能迅速响应广州的指令。这种无缝的协作源于反复的演练和周密的规划,堪称团队合作的典范。
效果超乎预期
手术成效显著,患者肝脏肿瘤已完全被切除。值得一提的是,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仅约50毫升。术后仅第一天,患者便能够自主下床,并开始摄入流质食物。这一恢复速度充分体现了手术的精湛技艺。
患者迅速康复的事实彰显了医生高超的技艺和手术方案的合理性。此举亦证实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在执行此类高难度手术时的可靠性。这一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国产医疗设备的信任。
机器人性能卓越
匡铭教授指出,国产手术机器人具备稳定、精确和灵活的性能特点。在手术过程中,其视野清晰可见,器械操作顺畅,画面运行流畅,无任何卡顿现象。双向延迟仅为17.6毫秒,这一数据令人印象深刻,表明在远程操作时,其效果几乎与现场操作无异。
卓越的性能为远程手术的实施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展望未来,预计将有更多高难度手术借助远程操作技术得以实施。此举将显著提高医疗资源的运用效率。
广泛应用前景
匡铭教授指出,机器人远程手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远程医疗服务能够惠及更多偏远地区的患者,使他们无需长途跋涉至大城市就医。此外,在远程教学和培训指导领域,这种技术能够让众多年轻医生掌握前沿的手术操作技能。
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在资源相对缺乏的区域,远程医疗服务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来自大都市顶尖医生的诊疗。同时,远程教育亦有助于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两院合作新成果</br>
中山一院与三明一院携手开展此次远程手术,标志着双方合作共建的新模式。此举显著增强了两家医院间的协作关系。双方正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与品质。
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这一现象在三明一院与中山一院的合作中得到了体现。通过此次合作,三明一院得以学习到众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对于福建省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远程医疗手术是否将在未来成为常规手术手段,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对此,我们诚挚邀请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