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上海传来喜讯,全市已建成150个社区微型消防站,这些站点不仅遍布乡镇和街道,覆盖了村庄和住宅小区,而且已经升级至2.0版本。这一成就不仅显示出对公民消防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也标志着社区安全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崇明岛消防站建设

崇明中兴镇和庙镇的消防站分别于9月底和10月底举行了揭牌仪式。这一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崇明岛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发展填补了空白。此举反映出消防建设正逐步向更多地区拓展,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全面的消防安全保障。在崇明岛这样地理环境多样的地区,消防安全显得尤为关键。

新建的消防站点投入使用,这标志着在遭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救援力量能够更加迅速、更加便捷地抵达现场。居民们无需再完全依赖距离较远的国家消防队伍,这一变化对于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显著而积极的效应。

微型消防车特点

该款全新的中小型消防车辆虽体积紧凑,却配备了完备的功能。消防水带、水枪等装备排列整齐,折叠梯、消防斧等工具亦井然有序。正如站长代明义所述,这种车型优势显著,能够很好地适应乡村地区的复杂路况。此外,不同地区的社区微型消防站所配备的装备各具特色。

嘉定区的部分微型消防站配备了小巧的微型消防车,其体积与“黄鱼车”相仿,搭载的200升浓缩灭火剂却拥有强大的灭火效能。黄浦区小东门街道采用电动自行车改装的移动灭火单元,别具一格,其配备的警灯与灭火器挂架便于在狭窄小巷中灵活移动。这种根据实际地形条件选择的装备配置,成为了社区微型消防站的一大特色。

人员专职化改变

社区微站过去曾出现队员兼职和设施被挪作他用的现象。然而,如今情况已截然不同。以宝山区为例,这里的情况尤为典型。新招募的队员们正接受着专业的培训,这些培训内容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

150 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完成,申城社区微站步入 2.0 时代  第1张

社区微站已构建起一支全天候待命的专职队伍,队员们定期接受专业培训。这支准专业队伍为灭火救援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持。今年,宝山区增设了9个社区微站,并培训了56名新队员,此举有力地提升了社区微站的整体实力。

150 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完成,申城社区微站步入 2.0 时代  第2张

发挥的实际作用

150 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完成,申城社区微站步入 2.0 时代  第3张

上海市消防救援局防火监督处工程师王国磊提供了具体数据。截至目前,相关站点已累计出动超过2500次。其中,近半数站点比国家消防部门更早抵达现场。在救援行动中,已成功疏散和营救123名被困人员,有效实现了“打早、灭小、救初期”的救援目标。

社区微站所取得的成果充分表明,其有效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根据5分钟到场的规定,社区微站能够迅速应对火灾的初期阶段,有效遏制火势蔓延,从而大幅降低整体损失。这一事实充分展示了社区微站存在的实际价值。

中长期目标

上海市消防救援局明确了除“打早、灭小、救初期”之外的长期目标,即把社区微站打造成为灭火救援的战斗队伍、消防安全宣传的队伍、便民服务的队伍以及日常防火巡查的队伍。此举为社区微站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指引。

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增强城市的消防安全抗风险能力。各类角色在社区消防安全工作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社区消防安全环境的整体优化。

未来的管理规划

150 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完成,申城社区微站步入 2.0 时代  第4张

随着社区微站的发展至当前阶段,未来将推出一份专门针对队伍机制管理的政策文件。该文件的发布将促进社区微站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所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但为了持续发挥社区微站的功能并实现持续进步,建立健全的科学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对此,我们不禁好奇,即将出台的专项管理文件将包含哪些创新措施?若您对此有任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