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于四川广元利州广场,全国经济媒体共同参与了四川广元行活动。活动旨在深入研究并广泛讨论广元市在打造“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典范”过程中的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已显著标志着广元市在可持续城市发展道路上的进步。

2024 全国经济媒体四川广元行:利州广场变身海绵城市典范  第1张

利州广场基本情况

广元市中心坐落着占地105亩的利州广场。该广场的改造工程以“凤起朝鸣,霖汇利州”为设计理念,旨在提升广场的整体品质。其布局精巧,呈现出“一心两区多节点”的景观布局。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首选场所。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利州广场占据关键位置,代表城市的形象。每日,众多市民在此散步、锻炼,人流络绎不绝。

海绵设施建设

利州广场在改造过程中,对排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更新。此举有效缓解了广场低洼区域排水不畅的问题。同时,广场引入了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多种海绵城市设施。这些设施不仅提升了广场的景观品质,还显著减少了雨水径流污染,并减缓了雨水径流的产生速度。这些措施充分展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实践成果。此外,也为游客提供了更优质的游览体验和更加舒适的休闲环境。

雨水回用系统

2024 全国经济媒体四川广元行:利州广场变身海绵城市典范  第2张

利州广场增设了500立方米的雨水回收利用储水池。该设施主要承担对场地内雨水的深度调节与储存。经过调蓄的雨水,可用于景观水体补水、绿化灌溉和路面清洁等多个领域。这一举措有效节约了水资源,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同时,它不仅增强了广场在满足城市用水需求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可持续性,还对减轻城市水资源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智慧监测系统

广场已部署海绵城市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系统具备实时监测海绵设施运行数据及相关信息的特性。这一特性便于对建设及管理策略进行即时调整。同时,依托数据反馈,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得以更高效地优化。由此,广场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实现了持续性的进步与发展。

市民直观感受

张晓薇,25岁,热衷于跑步,对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益处有着切身体会。在利州广场进行改造之前,每逢雨后,路面砖块上积水严重,跑步时水花四溅。但如今,广场路面已无积水,环境变得更加宜人,还配备了专门的跑道。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在提高市民生活舒适度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广场上,市民得以享受更高品质的环境氛围,这对提升市民幸福感产生了积极效应。

2024 全国经济媒体四川广元行:利州广场变身海绵城市典范  第3张

城市综合收益

广元市委市政府推行了“1561”总体战略,其核心目标是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广元城区通过改造滞蓄空间,显著增强了七万立方米的调蓄能力。截至2023年,雨水利用率已达到四十万吨,这一数据等同于节约了等量的自来水。据此估算,该措施不仅节省了自来水,还降低了364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节省了114万元的经济成本。此外,广元城区的商业形态得到优化,吸引了众多大型节庆活动在此举办,部分海绵城市项目也成为热门的观光点。这些事实充分证明,海绵城市建设在环保、经济和旅游等多个领域为广元带来了显著成效。

了解广元市利州广场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所采取的多项举措后,您对您所在城市进行的海绵化建设有何观点?我们衷心期望在评论区看到您独到的见解。同时,不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以此促进关于这一话题的更广泛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