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5日发布,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关键数据,2023年我国创新指数攀升至165.3(基准年份为2015年),同比上升6.0%。此数据凸显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成为我国当前创新发展成就的显著标志。
创新环境显著优化
2023年,我国创新环境指数达到177.1,较上年增长了10.4%。这一指数在各评价指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的企业比重指数上升了24.0%,这一增长表明相关企业获得了更多政策优惠,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创新扶持政策的效果。此外,理工类毕业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指数增长了15.1%,每万人就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增长了6.6%,这些数据均显示出人才环境正在逐步优化。
中国在提升创新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人才群体持续壮大。这一系列变革,究竟属于偶然现象,还是必然趋势?
创新投入稳中向好
2023年,我国的创新投入指数达到了155.0,较上年增长了5.5%。在这一领域,四个评价指标指数的表现呈现出差异化。其中,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指数呈现出显著增长,同比增长了14.1%,这表明在研发领域的人力资源投入有所增加。同时,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以及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然而,基础研究人员的人均经费指数却下降了1.2%,这提示我们,尽管整体创新投入在增长,但基础研究人员的投入可能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适当调整。
创新投入的整体增长对企业和整个国家的发展有哪些深远影响?
创新产出快速增长
在同年,创新产出指数攀升至199.7,同比增长6.5%。2023年,该领域的四个评价指标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每万名研发人员所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指数涨幅领先,达到15.6%,这充分体现了创新成果的增多。此外,技术市场成交合同的平均金额指数、拥有注册商标企业占比指数以及每万人科技论文数指数均有所增长,显示出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及市场对创新成果认可方面的积极发展态势。
创新成果的产出,将如何影响整个科技行业的竞争态势?这一变化又将呈现何种特点?
创新成效体现成果
2023年,我国创新成效指数达到129.4,较上年增长0.4%。具体来看,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增长了5.7%,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新产品销售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指数增长了2.0%,而“三新”经济对GDP的贡献比重指数上升了1.7%,显示出新经济成果的转化成效。但专利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比重指数保持不变,而高新技术产品在货物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指数则下降了6.7%,这表明需要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创新成效该如何更好地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对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我国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创新指数的显著提升,这一增长具有重大影响。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了人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充足的创新投入确保了创新活动的资源支持,创新成果彰显了创新活动的成效,而创新成效则评估了创新对经济社会价值的贡献。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应如何持续强化并增强以创新驱动的发展优势?
未来创新发展展望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呈现稳定上升态势,标志着新的起点。我国未来应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增强创新投入的调整力度,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重视创新成果的具体价值和效益转换。各相关部门需加强协作,如教育部门需强化人才培养,科研机构需加速研究成果的商业化进程等。
据您观察,我国在哪个创新领域有望率先实现重要突破?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恳请大家为本文点赞并广泛传播这一正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