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成都市田长制林长制全体会议上,一则重要消息公布:成都市作为全省首个,已将《成都市林长制规定》推进至立法进程。这一举措备受关注,不仅关乎林长制的运作机制和体制安排,还包括考核与奖惩等关键环节,预计将对成都林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规定主体范围和职责

成都率先制定成都市林长制规定,四级林长制体系即将立法  第1张

规定首先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林业长期管理中的职责划分。成都市已构建起包括市级、区(市)县级、镇(街道)级以及村(社区)级在内的四级林长制组织架构。这一架构确保了各部门在林业管理中的职责清晰。各级林长将依据规定履行各自职责,以此提高林业管理效率,防止职责重叠。同时,林长制办公室设立的原则也得到了明确,为办公部门高效执行职责提供了坚实的规则保障。

责任界定清晰不仅凸显了其重要性,而且确保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了责任推诿现象。这一措施显著提高了林业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使得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成都率先制定成都市林长制规定,四级林长制体系即将立法  第2张

工作机制和信息制度

《规定》对林长令和林长制会议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各级林长巡林的方式、内容和巡林频率等。这为林长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林长制办公室及其协作单位需建立联动机制,并且政府应加强林长制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将“微网实格”治理机制融入其中,对林业园林资源实施网格化管理。

该制度显著增强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与资源管理的细致性。以林业工作为例,在具体要求明确后,林长能够更精确地执行巡林任务,快速识别和处理问题。同时,信息化进程和网格化管理的实施,确保了资源管理的全面覆盖,从多个角度保障了林业的安全。

成都率先制定成都市林长制规定,四级林长制体系即将立法  第3张

督查考核和奖惩机制

本规定全面涉及了监督考核、表彰激励和责任追究等关键领域,并积极引入社会评价监督机制,同时优化了投诉举报的处理流程。以成都市12345热线平台为例,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对监督工作的广泛参与。另外,成都市还强化了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出台了《成都市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其目的是提升各级林长的工作执行力。

林长们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成功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积极负责的转变。完善的奖惩制度有效提升了林长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的监督体系使得林长制工作更加透明、公开,并在社会各界监督下不断优化。

林长体系人员构成

成都市已建立一支规模达6700余人的四级林长队伍、4000多名护林员以及3300多名监管员,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林业管理体系。该团队在林业资源管理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成员职责明确,有力保障了林业资源的全面保护。

成都市在林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实施了“微网实格”责任网格管理,覆盖范围达3711个网格。同时,配备了7996名专业网格员,各负其责。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成都市对林业管理的高度重视,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林长治”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长工作成果巡林

2024年,全市各级林长累计巡林超过17.2万次。在巡林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已有效处理超过4000项。这一成绩充分显现了林长巡林工作的显著成果。林长们深入林区,积极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有力地保障了林区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成都率先制定成都市林长制规定,四级林长制体系即将立法  第4张

众多问题的解决突显了巡林机制的重要性。频繁的巡林活动有助于迅速发现森林火灾风险和非法砍伐等违规行为。这些措施对于保障林业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林业其他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造林面积累计达到5.69万亩,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恢复面积增至3.51万亩。在城市绿化方面,目前共建成1500多个各类公园,绿化覆盖率在建成区内提升至44.61%。同时,林业产业展现出积极的发展势头,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并全力推进“天府森林粮库”的建设。新增油橄榄种植面积达1万亩,现代竹产业基地扩展至1.8万亩,森林药材种植面积提高至11.4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攀升至981亿元。

成都林业成果显著,不仅限于保护,更在开发和利用方面有所建树。众多成果的涌现揭示了林长制在森林资源保护、城市绿化、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林业经济推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林长制的发展进程中,哪些方面值得其他城市借鉴,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欢迎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