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持续变化,我国南海区域的油气开采活动持续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及“北海开拓”号油轮成功实施了超过3万吨原油的转运作业,这一成就令人振奋。此举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海洋能源开发领域的强大实力,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深水油气开发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
项目概述
2024年10月24日,我国南海海域见证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原油转输作业。在这天,名为“北海开拓”号的提油轮,载着超过3万吨的合格原油,自深圳东南方向240公里海域的泊位启航。这一成就的实现,离不开“海葵一号”这一海上油气超级加工厂。该厂由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负责运营,其规模宏大,由近60万个零部件构成,整体高度接近30层楼,主甲板面积等同于13个标准篮球场,最大储油能力可达6万吨。
深圳东南方向海域之所以被选为这一地点,原因众多。首先,该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次,其地理位置便于利用现有的海洋运输网络和工程作业设施。
海葵一号功能特点
“海葵一号”装置集原油生产、存储和外输等功能于一体,其独特的外输点布局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考虑到海域季风风向,特别设置了东北和西南两个外输点。这一设计充分展现了海洋环境研究的精细成果。两个外输点的设置对增强外输作业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具有重大影响。比如,在风向和海况各异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外输点,以确保原油外输作业的高效与安全。
作业风险得到有效分散,从而避免了因单一外输点遭遇突发情况(例如,极端天气影响某一方向的外输航线)而引发的作业中断等问题。
投产运行现状
自2024年9月底投产至今,流花11-1/4-1油田的二次开发项目以及“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均呈现出了高产、稳产的良好运行态势。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油气田开发与建设领域的前期规划及运营管理水平之高。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了精心维护,并持续优化开采和生产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高效运作,进而实现了整个项目的稳定产出。
我国维持的高产、稳产能源供应状态,对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攀升。稳定本地的油气产量,有助于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这在能源安全战略层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首次外输作业挑战
“海葵一号”的首次原油外输作业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团队面临操作难度大的严峻考验,需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精确操控设备。安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例如海上原油转换存在泄漏风险,一旦发生泄漏,将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此外,作为首次作业,缺乏经验可供参考。
我国技术团队实力显著。他们精心策划,细致到每一个操作环节和应急计划的制定。通过多次模拟演练,确保操作人员对设备和流程了如指掌。面对台风“潭美”等自然灾害的侵扰,他们积极应对,精准把握作业窗口期,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
作业完成情况
技术团队经过17小时的辛勤工作,顺利完成了20万桶合格原油的安全外输任务。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作业的高效性。作业结束后,所有海上人员均有序撤离,这一过程凸显了作业全程的组织有序和管理水平之高。每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无论是原油转输、安全保障还是撤离指挥,大家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了这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该成果对未来类似海洋油气作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借鉴,有助于优化操作流程,并在人员组织与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行业意义与展望
“海葵一号”与“北海开拓”号的成功协作,以及原油转输作业的顺利完成,对我国深水油气开发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成就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领域的竞争力。展望未来,我国有望在南海等海域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采用更多先进技术,提升油气开采效率,从而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末了,愿向各位读者提问,对于我国在海洋油气开发领域的未来发展,您们认为应优先考虑哪些关键方向?期待大家踊跃参与讨论,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