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国深水油气开发领域迎来重大进展。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圆满完成了首船原油外输任务,这一成就堪称辉煌。

海葵一号作业成果

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顺利完成首船原油外输作业,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提油轮“北海开拓”轮满载超过30000吨合格原油,顺利驶离泊位。数据显示,此次作业规模巨大。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深水油气开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攀登技术高峰的能力。这一成果将对我国能源开发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对稳定国内能源供应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 FPSO 成功完成首船原油外输作业  第1张

在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中,外输作业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海域横风横流频繁出现的恶劣条件下,我国作业团队成功完成了任务。这一成就的背后,汇聚了众多智慧和辛勤付出。这不仅是对技术装备的一次胜利,更是展现了人员高效协作和克服困难的精神风貌。

台风影响下作业

本次作业受到台风“潭美”的影响。台风对海上作业构成严重威胁,其引发的恶劣天气可能扰乱常规作业流程。尽管面临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流花油田的管理团队仍成功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他们迅速把握作业时间,整个原油外输过程耗时17小时,顺利完成了20万桶合格原油的安全外输任务。这一成果再次彰显了团队作业的高效性。他们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果断的决策,在恶劣天气中巧妙安排,准确把握作业时段,并进行了精确的操作,最终成功克服了自然灾害的挑战。这种勇于与自然灾害抗争并取得胜利的精神,令人钦佩。

安全保障措施

为确保作业安全高效进行,“海葵一号”管理团队投入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们首先进行了圆筒型FPSO外输风险的全面分析,此类分析有助于提前识别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随后,依次完成了浸没式软管连接操作、提油大缆应急释放测试以及“北海开拓”轮的试靠等一连串动作。同时,制定了极其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计划。经过反复的模拟演习,确保了所有作业人员对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这些全面且多层次的准备工作,为原油外输作业的顺畅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葵一号基本情况

“海葵一号”坐落于深圳东南方240公里的海域。从地理位置分析,该设施在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功能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海上油气加工厂,涵盖了原油的采集、储存以及外输等多个环节。

该装置由约60万个零部件构成,体积相当于30层楼高,最大储油能力达到60000吨。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其庞大的规模和强大的功能。在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背景下,这一巨型设施得以顺利完工,并成功完成了首船原油的外输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在自主创新和工业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投产以来的油田运行

自“海葵一号”与“海基二号”投入生产已超过一个月,流花11-1/4-1油田的二次开发项目持续维持高产量与稳定性。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设备的高可靠性,同时也彰显了项目运行管理的高效性。

高产稳产不仅为项目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同时也确保了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这种持续的稳定供应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至关重要,尤其在复杂的国际能源环境中,它显著增强了国内油气供应的可靠性。

对国家能源的意义

“海葵一号”成功完成首船原油外输作业,这一成就从国家能源战略层面考量,具有深远意义。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承受着一定压力。而“海葵一号”的突破性进展,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深水油气自主开发领域的实力。

我国在深水油气领域取得的每项进展,都标志着向能源自主可控目标迈进的重要步伐。这一进程引发了我们对于未来能源开发策略的思考:我们应如何增强投入和创新力度,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期待大家的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