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新突破!全国田长制下,四川高县如何织密保护网?  第1张

耕地构成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同时亦为国家粮食安全构筑起一道关键屏障。近期,耕地“非农化”与“非粮化”问题频现,如何有效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田长制”。四川高县在执行此制度上表现积极,成效显著,值得特别关注。

耕地保护新突破!全国田长制下,四川高县如何织密保护网?  第2张

高县推行田长制背景

耕地保护新突破!全国田长制下,四川高县如何织密保护网?  第3张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针对耕地遭受破坏等问题,实施了“田长制”。耕地不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更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观察当前形势,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耕地被征用的现象日益加剧。在四川高县,政府敏锐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迅速响应国家“田长制”的号召,着手探索适合本地的耕地保护策略。过去,一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耕地的保护,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还对粮食产量构成了威胁。

高县实施“田长制”,此举措旨在响应国家政策,并作为确保地方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在此过程中,高县或许会遭遇资金、人员意识等多重挑战。然而,若制度推行顺畅,将能有效最大化保护耕地。

多级联动体系构建

高县建立了以全省巡田线上系统为支撑的“三级田长+网格员”线下巡田机制。该体系包含大量人员,包括21名县级田长、141名镇级田长、193名村级田长以及1650名村小组网格员。2023年全年,巡田队伍通过线上系统上报的疑似违法线索共有371条,其中“非农化”问题251条、“非粮化”问题120条,均得到了及时依法处理。

该体系广泛覆盖了农田的各个区域。县、镇、村三级田长与网格员的协同作用显著。比如,在偏远山区,网格员能够迅速识别非法占用耕地建房的违法行为,并迅速上报。正是这一多层次、完整的体系,确保了耕地保护的切实有效性。

多元宣传方式成效

宣传作为让民众理解并赞同“田长制”的关键步骤,高县已设置208块涵盖县、镇、村三级田长制公示牌。这些公示牌详细展示了田长信息、职责划分等关键信息,并提供了举报渠道,便于民众参与监督。同时,精心编制的《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手册》已结合各类活动发放超过2000份。

村民的“院坝会”和生产“小组会”同样构成了宣传的重要平台。这些活动由于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显著提升了宣传成效。以过去为例,众多村民对耕地保护政策知之甚少,而现在他们可以轻松地从村口的公示牌上获取相关信息。此外,手册中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也极大地帮助村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耕地保护的相关知识。

多措并举细节展现

高县在实施“田长制”过程中,多项举措并行推进,备受关注。其中,组织超过2000人参与巡田APP软件使用培训,以及118人接受耕地恢复整改技术应用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此外,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的次数超过200次,充分展现了工作的深入性和实效性。

在田长和网格员各尽其责的过程中,部分网格员每日对所辖地块进行巡检。他们的工作不仅限于巡查,更提供了整改工作的实际依据。这些详实全面的数据准确展现了耕地现状,有力地促进了整改措施的落实。

保护网带来的改变

近两年,“田长制”在高县得到广泛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农村居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显著增强。昔日村民对耕地违规占用现象司空见惯,如今已开始主动拒绝。同时,耕地保护的管理工作也趋向于精细化和网格化。

这种变革直接促成了高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的坚实基础。在当前粮食安全愈发凸显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变革对于地方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民众需积极参与

高县实施“田长制”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民众的广泛参与仍至关重要。民众参与的方式有哪些?他们不仅应积极关注和了解相关宣传内容,还应主动学习耕地保护的相关知识。此外,民众能否在发现耕地相关问题后及时上报,这一点尤为关键。

您是否知晓周边的耕地保护现状,并有意投身于耕地保护事业?耕地保护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希望阅读本文后,大家能积极点赞与转发,并期待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