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父母之间为抚养权争执的情况屡见不鲜,此类争端不仅对双方伴侣造成伤害,还给孩子造成了深重的心理伤害。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跟随思明区人民法院的张希华法官,深入了解他所处理的探望权纠纷案例,倾听那些孩子背后真实的心声。
探望权纠纷频发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在婚姻关系终止后,未能彻底释怀过去的矛盾。他们以探望子女的名义,对前伴侣采取各种方式制造困扰。例如,有些父母甚至选择在午夜12点交接孩子,对此完全未考虑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此类行为不仅违背了常理,更暴露出在探望权方面,部分父母对孩子关爱与尊重的缺失。
案件主角登场
郑女士原籍福建闽北,她在厦门寻找工作机会期间,与同城的周先生相识相爱,并最终步入婚姻殿堂,育有一子,名为小周。当小周就读小学五年级时,鉴于厦门的教育资源较为优越,且小周已经适应了当地的学习生活环境,郑女士与周先生经过商议,决定由周先生负责直接抚养小周,同时小周的户口也保留在周家。
抚养权意外变更
郑女士获得对小周的直接监护权后,立即将他带回了位于闽北的故乡,并变更了他的户籍,这一举动导致小周在厦门无法顺利升学至初中。周先生在察觉到这一情况后,感到极度焦虑,随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监护权。在法官征询小周意见时,小周明确表示自己不愿离开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更愿意随周先生留在厦门生活,法院据此作出了相应的裁决。
孩子再度失联
郑女士未履行判决要求,私下为小周购置手机,并在探望期间让他沉迷游戏,此举赢得了小周的喜爱。继此之后,郑女士又将小周带至闽北并隐匿其行踪。周先生多次赴闽北搜寻,包括在学校附近蹲守,均未找到小周的踪迹。郑女士甚至为小周办理了休学手续,使其彻底从厦门消失。尽管报警后双方得以恢复联系,但小周却不愿返回厦门,案件因此陷入僵局。
矛盾再次升级
经过一两年时光,小周步入了中考的关键时期,周先生忧虑其学业可能荒废,于是再次提起诉讼,诉求恢复实际监护权。与此同时,小周正处于青春叛逆阶段,对父亲的教育方法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坚持要跟随郑女士在闽北生活。面对此情此景,周先生既感心灰意冷,又无可奈何。
艰难达成和解
在面临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张希华法官及其团队并未仓促作出裁决,而是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多轮家庭教育辅导和心理支持。经过努力,三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小周将由郑女士抚养,并随其返回厦门就读,为中考做准备。同时,郑女士承诺将保障周先生的探视权和监督教育方式。此外,双方均同意接受法院安排的评估,如发现问题,将重新调整抚养和探视计划。
在抚养权争议案件中,孩子常常承受着最大的伤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如何从源头遏制此类事件,减轻对儿童的损害?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并请记得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