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来临,频繁的强降雨对公路安全构成威胁。浏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迅速响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防汛工作,致力于确保区域内公路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早部署强责任
汛期将至,中心已提前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防汛工作的安排。出台了《2025年度公路防汛应急保畅预案》,建立了“主要领导负责总体、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养护人员负责分片”的责任机制。将管辖区域划分为四个责任区域,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养护人员对公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并对路肩等进行了必要的整修。至5月21日,已完成152公里公路两侧水沟的疏通工作,此举有助于筑牢安全度汛的基石。
汛期来临,实施“日常巡查、重点巡查与夜间巡查”相结合的巡检策略。每日对关键区域进行实地巡检,力求做到对隐患的“早期发现、早期上报、早期处理”。同时,强化跨部门协作,构建信息互通平台,自汛期开始至今,累计派遣巡查人员超过120人次。
强化巡查力度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养护工作人员勇敢面对挑战,加大了巡查力度。他们对于易发生坍塌的路段、靠近水域或山崖的路段进行了细致的检查,确保不留任何安全隐患。他们日复一日地沿着公路行走,用脚步测量着安全。例如,在某段易坍塌的路段,通过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了隐患,成功避免了更严重的损失。
在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携带了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对隧道结构、桥梁基础等进行了细致的检查。他们对于任何微小的缺陷都不予忽视,并迅速对损坏的排水设施进行修复,以此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无阻,进而保障公路在防汛方面的良好状态。
加强部门协作
与气象机构建立协作,实时获取气象警报信息。依据天气状况的变动,对巡查安排和防洪措施进行适时调整。在强降雨预警发布时,对关键路段的巡查频率进行提升。
设立与交通警察及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的24小时信息互通平台。一旦道路状况发生变动,交通警察部门将迅速展开交通引导。应急管理部门则介入紧急险情的处理,共同构建工作协同,确保公路通行安全。
充实物资储备
全市共设立五个应急物资储备站点,存放了种类繁多的防汛用品。其中包括超过20台的大型机械设备,如装载机和挖掘机,以及3000多件各类物资,比如沙袋、铁锹和警示标志。这些设备与物资均接受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以确保在紧急关头能够有效投入使用。
确立健全的物资管理规范,规范了物资的进出库操作及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物资存放井然有序,便于合理分配,为防洪救灾工作提供稳固的物质保障。
提升人员能力
对养护人员及应急队伍进行防汛知识的教育培训,特别邀请了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涵盖了防汛的关键要点以及处理突发状况的策略,旨在提升参与者的理论知识水平。此外,通过分析案例,队员们得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开展技能训练及应急响应演练,通过模拟不同紧急状况,帮助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掌握救援设备和应急处理程序的操作技巧,以保障在真实应急情况下能够有条不紊、高效地进行处置。
持续攻坚防汛
汛期尚未落幕,中心机构将持续对气象状况保持高度关注。强化值班制度,对气象变动保持密切监控,并适时发布预警通告。依据实时天气状况,灵活调整防汛措施。
增强巡查频次和隐患整改强度,全力攻克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优化应急物资的储备与分配体系,保证在应对紧急洪水事件时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竭尽全力开展公路防汛保通的关键战役。
您认为浏阳市公路养护部门所采取的防洪措施,对于其他区域有哪些可供参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