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1日,江西省遭遇了强降雨的侵袭。在此期间,省气象台积极投入到了应对工作中,这一情况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面对这场严重的极端降水天气,气象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实施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并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降水情况

5月20日,江西省遭遇了强降水天气的侵袭。到了21日08时,全省多个气象监测站点已记录到暴雨情况。在这其中,202个站点报告了暴雨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鼓县永宁镇的铜鼓西湖站记录到的降雨量达到了131.4毫米,为此次暴雨中的最大值。在多个不同的时间段里,多个监测站点经历了剧烈的降雨过程,其中15个站点在短短6小时内降雨量超过了100毫米,各时段的强降雨情况均表现得尤为突出。

短时强降雨影响范围广泛,降雨量极大。在奉新县柳溪乡,奉新柳溪站记录了1小时内降雨量的峰值,该峰值高达79.6毫米,进一步加剧了此次强降雨的强度。

5月20日江西强降水!最大雨量131.4毫米!咋应对的?  第1张

应对举措

省气象台对此次天气变化作出全面响应,集中资源进行监控。对关键区域实施严密监控,强化监测及预报预警措施,并立即启动了高级别的预警响应机制。同时,提前筹备了全省预报服务技术研讨会,以提升值班能力,并配备了3名值班人员,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为了增强服务品质,我们全方位推进各项工作。我们编制了一期气象预报,发布了两期每六小时更新的快速报告,累计发布了八次省级预警,一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并发出132条“631”短信提醒,实施276次针对强降水的临灾预警。除此之外,我们还指导市县实施了一系列服务举措,目的在于保障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叫应服务成关键

在此次应对措施中,"叫应"服务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省气象台提升了预警等级,并强化了"叫应"服务的实施,专门针对可能遭受影响的区域和群体进行直接交流。在全省范围内,此类服务已多次开展,市县两级也积极响应,共实施了827次"631"叫应行动。

通过执行迅速的“叫应”程序,相关人员能够提前部署应对措施,旨在减轻或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害。在整个信息发布流程中,从信息公布到人员通知,各环节紧密配合,确保强降水预警信息能够高效传递至每一位相关人员。

模型技术立大功

5月20日江西强降水!最大雨量131.4毫米!咋应对的?  第2张

省气象台推出的“知雨”短时强降水系列模型在本次预报任务中展现出卓越性能。该模型依托深度学习技术,高效捕捉强降水系统的演变趋势,其高时空分辨率和快速更新机制显著增强了预报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模型还融合了当地的气候特点与预报指标,将其作为物理限制条件,从而对降水的具体落点和强度进行了有效处理。

20日晚上6点,江西省北部地区经历了严重的极端降雨,气象模型准确预测了降雨区域的精确位置;该预报的准确性超过了70%,TS评分达到了0.5。这一预报成果显著提升了短期预报的精确性和时效性,为“631”应急响应策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市县积极响应

在省气象台的指导下,市县两级积极投入到服务工作中。市县两级共发布了266次预警信号,编发了58期“631”快速报告,并发送了3801条“631”短信提醒。此外,市县还大力促进了“631”叫应工作的开展,累计实施了827次,旨在确保基层地区能够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的指导。

各市县在其责任范围内,积极努力增强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他们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服务与预警行动,确保了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有效地维护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未来工作展望

省气象台在后续时期内,将不断改进汛期预报服务的质量。它将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预报工作中的融合应用,旨在提升预报的精确性和响应速度。此外,还将加大对监测、预报、预警及“叫应”服务工作的强化力度,致力于打造稳固的气象防灾减灾防御体系。

江西省气象台在多变的气候环境中,将持续努力,专注于维护该省的气象安全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该机构将不断加强技术和服务水平,确保全省人民在面临各类气象灾害时,能够及时获得高效且精准的预警和预防指导。

社会各界对省气象台在此次暴雨灾害应对措施上的表现给予了怎样的评价?敬请关注并点赞、分享本文,同时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