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9时左右,陕西省慈善协会先锋志愿者服务队的二十余名志愿者来到了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的活动室。他们共同参与了包饺子的活动,这一行为传递了温暖人心的正能量。志愿者们日复一日地投身于这类公益活动,他们的坚持与付出,让人深感感动。
六年坚持不易
陕西慈善协会的先锋志愿者服务队自2017年开始,已连续六年多,两百余次前往养老院为老人包饺子。负责人马印兰透露,队员们的平均年龄为65岁。她们每月至少两次到访养老院,每次都为老人带来温馨。尽管持续行动不易,但这一切背后是志愿者们不懈的善行与无私的付出。尽管面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困难,她们始终未停止这份爱心服务。
她们的每次到访都充满深情与善意,她们本可以在家中安度晚年,然而,她们却毫不犹豫地将宝贵的时间和无私的爱心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精心准备食材
护理院依照惯例,在举办包饺子活动前,已提前准备好了所有必要的食材。本次活动中,准备了鸡蛋韭菜馅和白菜大肉馅两种饺子馅料,并准备好了制作饺子皮的面团。这一系列食材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了护理院与志愿者之间默契的协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百余名老人居住的养老院里,确保老人的饮食需求至关重要。以每位老人每日需摄入20个饺子为例,每次需准备超过2000个饺子。食材的选择和储存必须非常细致,涵盖多种原料,每个环节都不可马虎。
踊跃报名参与
活动启动前夕,马印兰在团队群中发布了通知。消息一经发出,众多志愿者迅速作出反应,踊跃报名参加。报名者众多,参与包饺子的志愿者人数在十几人到四十多人不等。他们对活动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踊跃的报名态势充分体现了志愿者们对敬老助老活动的强烈支持。
有人可能被老人的笑容所吸引,有人可能仅仅是出于纯粹的善意,尽管他们的出身背景不尽相同,然而,他们的共同目标却是一致的。这源于每个人对这一行动价值的普遍认同。
突出个人贡献
王群莉,63岁,在众多志愿者中显得格外突出。19日当天,她全程投入于包饺子活动中,未曾有片刻休息。她主要负责调节面团的软硬度,并负责将面团分发给其他参与者。自2017年以来,作为团队中较为年轻的成员,她主动承担起体力劳动的任务。
张巧云工作表现卓越,饺子制作技艺高超,成为团队核心力量。她们的辛勤努力,充分展现了志愿者奉献精神。她们不仅自身发光发热,更激励其他志愿者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团队协作中,每位成员都积极贡献力量,共同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老人享受温暖
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辛勤付出,饺子制作圆满结束。此刻,志愿者的歌声在护理院内回响,吸引了众多老人的目光。他们驻足围观,部分老人更是积极参与,共同放声歌唱,现场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
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的管理者,黄女士指出,该机构内居住的多数为高龄、失能或失智的老年群体。多年来,志愿者们无论风雨,始终如一地前来为老人们制作饺子,这一善举让老人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志愿者的到来不仅送来了饺子,更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
发放饺子环节
上午11点过后,饺子制作完毕,众人捧着形状宛如月牙的饺子,将它们送至厨房。这一看似寻常的环节,实际上构成了志愿者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前期辛勤付出的最好体现。志愿者们用双手传递着满腔热情,亲手制作的饺子即将摆上老人的餐桌。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志愿者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周到的考虑。
志愿者持续不懈,将家的温暖传递给他人,这一善举充满了感动的力量。人们不禁好奇,是否在各位的身边,也有持续多年的敬老爱心活动?我们诚挚邀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踊跃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