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冬至之际,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社区的全龄友好空间洋溢着喜悦与温馨。常州市文明办与市委网信办携手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举办了“E起趣劳动”童心助老暖冬活动。这一活动在冬至时节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目光。孩子们与老人们的互动,尤为感人。
活动筹备
筹备阶段显然展现了周密策划。常州市相关部门共同协作,显示出活动具备清晰的规划与目标。活动定于冬至当天举行,冬至作为我国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举办地选在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社区的全龄友好空间,该地具有典型性,适合举办此类活动。此处可能是社区内居民常去的活动区域,便于居民参与。各类物资准备亦不可或缺,毕竟需制作饺子,馅料、皮料等原材料均提前备齐。这种筹备充分展现了组织者的细心,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活动分组别具一格。15位身着统一“E起趣劳动”围裙的文明小使者被划分为两组。这种分组让孩子们的参与更有序,命名如“阳春白雪暖冬组”和“人才荠荠敬老组”既富趣味又与饺子馅料相呼应,反映出组织者对活动细节的精心设计。
劳动过程
活动启动后,孩子们逐步完成了从洗菜到擀皮、包饺子的全过程。起初,他们的技能水平较低,例如剁馅时力量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年纪尚小,体力相对较弱,往往难以将馅剁得非常细碎。擀皮时,皮厚薄不一,包出的饺子形状也各不相同。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剁馅的动作变得更有力,擀皮也能保持一定的均匀度,饺子形状也逐渐变得美观。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展现了出色的学习能力,现场气氛既热烈又井然有序。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每一点进步都伴随着欢声笑语。这些笑声不仅因为活动的乐趣,更是孩子们在成长和收获时喜悦情绪的流露。
孩子们对包饺子这一活动尚属新手,面对这一连串步骤,他们感到颇具挑战性。然而,志愿者的细致引导和辅导效果显著。志愿者们耐心的向孩子们传授每一步的操作方法,例如如何以省力的姿势持刀剁馅,擀皮时如何掌握力度等。正是这种指导,让孩子们逐步掌握了包饺子的全过程。
趣味问答
活动期间,主持人巧妙融入的趣味问答成为一大看点。问答内容涉及冬至的传统习俗,如吃饺子、祭祖等,这些习俗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孩子们在回答中加深了对这些传统的记忆。同时,关于饺子与馄饨的异同问题也颇具趣味。两者均为面食,含有馅料,但在形状和食用方式上有所区别。这些问答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此外,问答环节还丰富了活动内容,使活动不再局限于包饺子,提升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孩子们的表情显得格外生动。他们或挠头沉思,或自信地迅速举起手。若回答正确,他们会得到小奖励或周围人的掌声,即便答错,也不会受到责备。这样的问答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乐趣。
劳动成果
历经一个多小时的辛勤工作,桌上摆放着1000只排列有序的饺子。这些饺子凝聚了孩子们的汗水与努力。在从生疏到熟练的实践中,他们完成了这一壮举。许子欣等15名文明小使者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们不仅掌握了包饺子的手法,还学会了调馅的技巧。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每人高效地完成了大量饺子的制作。无论是饺子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辛勤付出。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到最终的精致标准,这些饺子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孩子们的神情透露出对成果的重视与自豪。这些成果在孩子看来,不仅限于饺子,更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对他们而言,这或许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通过亲手制作出实物,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赠送祝福
饺子制作完成后,随即进入传递祝福的阶段。孩子们将饺子装入盒中,并附上写有美好祝愿的纸条,此时饺子已超越了食物的范畴,成为承载孩子们心意的温暖象征。他们将这些饺子赠予社区中的长者,长者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紧握着分量十足的饺子,长者们仿佛收到一份无上的珍宝。这一行为生动地展现了尊老敬老的情感。此类互动构筑起一座跨越代际的沟通之桥。
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满意,言语中透露出对孩子成长的自豪。这一现象表明,该活动不仅为老年人带来了温馨,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见证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活动实现了多方面的正面效应。
活动意义
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对增进代际沟通起到了正面影响。孩子们与长辈通过制作饺子增进了情感,双方都感受到了温馨,有助于家庭及社区关系的和谐。此外,活动还承载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冬至这一传统节日中,孩子们了解了冬至习俗,掌握了包传统饺子等技艺。同时,活动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现新时代风貌和责任感的舞台。孩子们在此参与劳动、学习、传递祝福,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少年应具备的品质的具体体现。
人们是否认为此类活动应在更多社区推广?敬请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同时,我们热切期待在评论区听到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