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东新城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斗门水库南池林带广泛种植了乔木,构建了完整的生态体系;太平河部分区域完成了环境整治,生态系统得到恢复,这一系列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
斗门水库概况
斗门水库坐落于沣河东岸的昆明池遗址附近,其总面积为10.4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5052万立方米。该水库不仅具备供水功能,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洪,属于Ⅲ等中型平原水库。水库的布局采用“南、北池”的形式,其中南池是汉江水源引入的注水式水库,主要负责城市供水;而北池则是沣河分洪的注水式水库,旨在保障生态供水并兼顾沣河的防洪需求。目前,北池已投入使用,南池主体工程也大部分完工。
南池保护林带规划
南池保护林带工程坐落于水库的南池区域,其规划覆盖面积达到108.03万平方米,整体长度延伸至8.4公里。该项目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廊道,涵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作为斗门水库片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障水库水质安全及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林带种植成果
近期,水库南池的隔坝区域林带种植工作已基本完成,总计种植乔木达到了5.25万株。这些乔木在斗门水库的南北池之间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防护林带体系。未来,该体系将继续得到完善,生态防护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林带生态效益
林带建设完成后,其根系吸附作用以及微生物降解等自然机制,将有效降低进入水库的污染源,有助于维持水质持续达标,确保区域供水安全。此外,茂盛的植被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地表水流,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
太平河整治情况
太平河是氵皂河的一级支流,其流经沣东新城。沣东新城在治理过程中,实施了水岸同步治理策略,以此提升两岸的绿化水平。具体来看,沣东大道至泰祥路段的环境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该段长约4.4公里。在此过程中,共种植了2414株杨树等乔木,并进行了场地的整理和草籽的播撒。这一景观带的打造,使得太平河的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修复意义
生态建设的推进使得太平河成功恢复了其天然生态系统,实现了从环境治理向生态修复的过渡。这一转变对于增强区域的碳汇功能、调节局部气候以及优化整体生态环境具有深远影响,进而显著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品质。
沣东新城依托斗门水库南池的生态保护林带及太平河的生态修复工程,正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关于沣东新城未来在生态建设领域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您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以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