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水库南池大坝合围成功,引汉济渭工程即将全面建成,城市供水新希望  第1张

斗门水库即将完工的消息,成为近期水利工程领域的显著焦点。该水库在设计上别具一格,采用“南、北池”的布局方式。其中,南池水源来自引汉济渭工程,而北池则由沣河分洪提供。这一工程对区域供水、生态环境及防洪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斗门水库工程概况

斗门水库属于三级中型平原水库,拥有5052万立方米的总库容和10.4平方千米的面积。工程于2020年7月启动建设,至2022年7月1日,北池部分已基本完工并开始蓄水,目前南池大坝已成功封闭。该水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水源和生态改善,同时也具备防洪作用。工程的设计与规模均基于当地的具体需求,如区域城市的发展急需稳定的水源,且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亦十分急切。

目前,工程进展迅速,接近完工。一旦完工,其将对地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水资源管理上,同时在防洪方面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北池现状与效益

北池现场呈现出一派宁静美好的景象。在温暖的冬日阳光下,湖面显得格外清澈。工人们正在清理水草,以维护湖泊的生态环境。此外,这里还有众多鸭子和鸟类在此栖息和繁衍。北池的总库容量达到2155万立方米。作为沣河分洪的注入式水库,它不仅为生态用水提供了补给,还承担了多项防洪职责。

数据显示,西安市生态水系长期平均可获1400万立方米生态水源补给。自2022年7月1日起实施截流蓄水,现已形成约7600亩生态水面。尤为重要的是,水质持续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之上,这对于吸引野生鸟类及增强区域生态效益具有显著影响。

南池的建设情况

南池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其总库容量达到了2897万立方米。从进度来看,工程进展迅速。在南池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进行水源地绿化以及相关配套管线的建设。

南池的主要作用是接收从引汉济渭工程引入的水源。其设施包括围堤、引水管道及向北池退水的涵洞等。工程完工后,年均向西咸新区供水量可达8773万立方米,足以满足该区域大约200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整体工程进展显著,阶段性成果显著。北池蓄水成功,生态效益初显,南池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均为有力佐证。各阶段完成均依赖于众多工人的辛勤付出。在北池建设阶段,工作人员精心组织,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蓄水后注重生态维护。南池建设亦如此,众多工人持续努力,进行水工建筑及管线设施建设。

这些成就彰显了其设计规划的合理性。从最初规划南北池的各自功能,到分阶段施工建设,每个步骤都经过精确的计算与规划,从而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斗门水库接下来的关键工作集中在南池区域。必须推进南池周边管线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完善。这一步骤对南池未来能否有效运作至关重要。此外,还需开展南池蓄水前的安全鉴定及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蓄水安全是南池发挥供水功能的前提条件。

人力物力资源需被投入于这些准备工作。操作需遵循水利工程的标准,例如在配套管线建设中对管道材料质量的严格把控,以及在蓄水安全鉴定中的详尽检测,以保障万无一失。

对地区发展的深远影响

斗门水库的建成不仅限于水资源的利用。它为西咸新区解决了大量人口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从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同时,它在生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北池所展示的,它能够补充生态用水的不足,吸引野生动物,增强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

从防洪视角分析,北池沣河分洪功能显著,有助于缓解洪水期间沣河的负担。关于斗门水库的落成,大家普遍关注其对居民生活影响最显著的方面。欢迎各位踊跃发表评论、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