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所谓“客服”的来电,险些造成352万元的经济损失,这个“客服”究竟是真心提供帮助,还是进行诈骗行为?
诈骗来电
近期,在杭州上城区,一位名叫章的65岁退休女士不幸遭遇了一起诈骗事件。平日里,章女士喜欢在空闲时间观看短视频。某日,她接到了一通电话,来电者自称是某短视频平台的客服。对方告诉她,她之前开通的免密支付服务免费期限已经结束,如果不取消该服务,她将每月被扣除800元费用。这一消息让原本心情平静的章女士顿时感到惊慌失措。
章阿姨为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受到他人引导的情况下,着手执行了指示,却未曾察觉到潜在的危险正逐渐临近。
诱导入局
章阿姨得知自己的收入将被扣除,立刻向对方咨询具体的处理步骤。对方指示她下载一款屏幕共享应用,并承诺在授权完成后将协助处理。章阿姨未加思索,便遵照指示操作了。
骗子实际上是通过利用章阿姨的紧张情绪,诱使她安装了某款软件,从而为后续窃取个人信息和操控手机的行为埋下了隐患。在此期间,章阿姨对此一无所知,她只希望尽快解决手机扣费的问题。
警方预警
上城区公安局迅速响应预警信息,反诈中心立刻向章阿姨拨打了劝阻电话。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电话始终处于无人应答的状态。
同时,闸弄口派出所的民警谢仲毅在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往章阿姨的住所调查详情。在这一刻,时间显得尤为宝贵,警方全力以赴,竭力争取每一分每一秒,以期避免悲剧的发生。
及时解救
谢仲毅抵达章阿姨住所时,章阿姨面露焦虑,手中紧握着一部黑屏的手机。谢仲毅取过手机,迅速察觉屏幕正与他人进行数据共享,随即果断地关闭了手机电源。
稍后重启设备,显示器功能得以恢复。随后,他取得了章阿姨的许可,对软件进行了卸载,并逐一联络了各家银行的客户服务,实施了冻结交易的操作。最终,成功保住了章阿姨账户中的352万元资金。
反诈宣讲
谢仲毅在完成止付操作后,向章阿姨详尽地阐述了这类冒充客服的诈骗手段。他解释说,手机黑屏现象是骗子在窃取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时发生的,一旦得手,他们便会将资金转移。
章阿姨在听完情况后,瞬间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她不停地向民警表达感激之情。这场反诈骗宣传活动在章阿姨心中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使她丰富了关于如何防范诈骗的常识。
警方提醒
警方强调,公众应避免下载来源不明的会议应用,同时应避免与不熟悉的人进行屏幕共享或远程协作。此类行为可能引发银行卡账户、密码以及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的泄露,从而对个人财务安全构成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需增强警觉性,一旦遭遇可疑情形,应频繁与警方取得联系。你是否在生活中遭遇过假冒客服的诈骗电话?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亲身经历,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以便让更多的人增强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