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东营市发生了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件。东营市委宣传部与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全市在打击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取得的成果。其中,6起资金返还的典型案例尤为突出,涉案金额最高达到309万元。此外,现场还对部分受害者进行了被骗资金的返还,这一举措无疑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构成了强有力的打击和震慑。
东营垦利区张某被骗案
今年十月,张某不幸遭遇诈骗。骗子伪装成其公司老板,通过微信号将其拉入新的工作群。张某遵照“老板”指示,多次进行转账,直到发现被骗。东营市及县级反诈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开展联合行动。他们迅速启动紧急拦截和追回损失程序,对涉案的多级银行卡实施紧急止付和冻结。成功止付392万元,并将查明的309万元涉案资金退还给张某,帮助其挽回巨额损失。这一案例凸显了反诈中心快速反应机制在打击诈骗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今年四月,东营市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账户出现异常交易,此异常情况触发了由公安机关与银行共同构建的异常数据风控平台模型的警报。该平台,基于涉案账户的特定特征而创新设立,迅速启动了资金的紧急拦截程序。经过后续调查,确认该账户与江苏省的一起诈骗案件有关。在办案单位实施紧急止付措施之前,该平台已成功对账户实施管控,为江苏的受害者成功追回被骗资金302万元。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跨区域联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有效性。
利津县齐某被骗案
五月份,利津县的齐某与一位自称为石油销售员的网友相识,并在达成交易协议后支付了货款。然而,对方并未履行发货承诺,且随后失去了联系。齐某察觉到被骗后,立即向警方报案。利津县反诈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对涉案的银行账户实施了紧急的止付和冻结措施。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核实,最终成功帮助齐某追回了被骗的128.2万元资金,这对于齐某而言是一笔至关重要的资金挽回。利津县反诈中心的快速反应,成为了此次成功挽回损失的关键因素。
东营区王某被骗案
今年四月,东营区的王某不幸遭遇了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其上司的微信号将其引入一个新成立的微信群,随后指令他紧急向指定账户转账。王某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并立即报警。东营区反诈中心立即行动,迅速冻结了涉案账户。这一及时的措施成功帮助王某追回了被骗的102.7万元。王某的损失因此降至最低。这一案例凸显了反诈中心快速响应的重要性,对于降低受害者的损失具有显著意义。
广饶县于某被骗案
今年三月,广饶县的于某被引入一个荐股交流群,随后在群内客服的推荐下,下载了一款声称能带来高额回报的投资应用程序。于某在多次进行大额投资后,并未获得任何收益,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广饶县反诈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对涉案的银行账户实施了紧急的止付和冻结措施,最终成功将20万元被骗款项全额退还给于某。这一事件充分说明,公众需对网络上的高额收益投资陷阱保持高度警惕,而反诈中心在维护民众财产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防线角色。
今年五月,东营区的刘某接到一通自称是政府单位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随后被转接到一个假冒的“公安机关”。对方声称刘某涉嫌洗钱犯罪,要求其配合调查并清查资金以消除嫌疑,随后将刘某的银行卡余额转移。刘某报警后,东营区反诈中心立即与银行取得联系,迅速执行紧急止付和冻结涉案账户的操作。最终,刘某成功避免了10万元资金被骗,这一成果得益于反诈中心和银行的高效协作。
这6起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东营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是否掌握了防范电信诈骗新手段的方法?我们诚挚邀请读者在评论区发表个人观点。同时,期待大家为本文点赞并转发,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东营在反诈工作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