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诈骗活动出现新动向,诈骗分子将目标锁定在油卡和购物卡上。他们借助这些卡片的无记名属性,设计了多样化的诈骗策略。此类行为对公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诈骗手段新特点

诈骗分子利用油卡和超市购物卡的隐秘性与便利性实施诈骗。他们常冒充电商平台客服、司法机关人员或投资顾问等身份与受害者沟通。起初,他们运用娴熟的推销手法获取信任,随后以“刷单返利”或“账户异常”等理由诱导受害者进行转账,并要求其将资金兑换成油卡或超市购物卡,最终窃取卡内信息。
新型诈骗手法极其隐秘且易于实施,使得大量民众在不知不觉中遭遇困境。一旦诈骗者获取了银行卡信息,便如同获得了进入账户的钥匙,可以任意支配资金。受害者往往在损失发生后才察觉到财产已被窃取。
卡号密码获取途径
犯罪分子为窃取油卡与购物卡的卡号及密码,采用了多种手段。他们可能利用远程操控或屏幕共享等技术手段直接窃取卡片信息。有些诈骗者甚至直接向受害者索要,而一些防范意识薄弱的个体在诈骗者的诱导下,未加思考便泄露了卡号和密码。
依据最新统计,近期此类诈骗案中,超过七成诈骗分子采用该手法窃取卡片数据,并迅速展开诈骗行动。一旦获取到相关资料,他们便迅速进入资金转换环节。
卡片变现洗钱流程
一旦犯罪分子掌握银行卡资料,他们便会在非法交易圈、二手市场等渠道非法出售这些卡片。他们以低于市场价格的速率快速交易,并与某些商家串通,通过非法途径提取卡内资金。
操作迅速且隐蔽,诈骗所得资金经过这些步骤得以清洗,使得警方追踪资金流向变得更为困难。众多二手交易市场成为其助力,加剧了非法资金的流动。
刷单返利诈骗案例
网络空间中,诈骗分子频繁发布兼职刷单信息。起初,他们以小额返利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尝试。接着,他们引导受害者购买大量油卡或购物卡,以执行大额“刷单”任务。同时,他们承诺,任务完成后,受害者能够取出本金并获得丰厚回报。
小李,一位大学生,不幸陷入了这种诈骗的漩涡。最初,他确实收到了一些返利,金额不过数十元。然而,在诈骗者的哄骗下,他陆续投入了近两千元购买油卡。结果,不仅返利化为乌有,连本金也一同消失。此类诈骗事件屡见不鲜,给众多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冒充客服诈骗案例
犯罪分子常冒充客服角色,精确描述受害者所购商品的具体信息,以此获取信任。随后,他们声称若要办理退款,消费者需先购买一定金额的油卡或购物券,作为所谓的“核实凭证”。
王女士不幸遭受了类似事件。对方精确地披露了她的购物信息,涉及具体的时间和商品名称。在放松了警惕之后,她按照对方的指示购买了面值超过千元的购物卡。遗憾的是,退款并未成功到账,而购物卡也被诈骗者所消费。
虚假投资诈骗案例
通过承诺高额收益和极低风险,吸引资金投入,引导投资者利用油卡或购物卡进行交易,声称此举是为了“免除额外支付”。然而,受害者购买并充值后,通常会遇到投资网站无法登录的问题,且资金难以追回。
张先生在查阅网络投资信息时,被承诺的高额收益所吸引。他按照指示购买了价值数千元的油卡充值。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此类虚假投资诈骗活动造成了众多投资者巨大的经济损失。
END
警方提醒民众,面对索要购买卡片及卡号密码的请求,应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购买卡片时,请务必通过官方认证的途径。您是否经历过与油卡或购物卡有关的诈骗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