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多年,受帕金森症长期折磨且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年患者,现在能够在家中享受到医疗设备的检查和药品的配送服务。这一显著变化得益于零陵区在基层医疗服务领域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三级联动体系搭建

70 公里外大山深处看病难?零陵区这样破局!你知道咋做到的吗?  第1张

零陵区正努力构建“区级强龙头、乡级稳枢纽、村级活网底”的三级联动体系。在这一体系的基础上,已成功设立了356支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涵盖专家、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生。这些团队辛勤付出,勇往直前,深入偏远山区,确保健康管理服务能够覆盖到最需要的地区。

70 公里外大山深处看病难?零陵区这样破局!你知道咋做到的吗?  第2张

移动诊疗服务成效

自2024年起,移动诊疗服务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完成1.8万次远程心电图检查及2.6万次影像学诊断。根据数据估算,该措施使得山区村民就医路程时间平均减少了约半天。这一变革显著提升了山区居民就医的便利性,让他们无需长途跋涉即可得到医疗服务。

医共体资源共享模式

通过实施“五大中心”的构建,零陵区成功达成了医疗资源共享的目标。现阶段,乡镇卫生院的检查成果与区级医院的诊断结论已实现互认,该机制已广泛推广。这一变革显著提高了医疗资源配置的效率,基层医疗机构的首次就诊率同比上升了15%,众多患者得以在基层完成初步的诊疗服务。

医疗人才支援机制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的问题,零陵区推出了“科技包院”、“挂职副院长”及“名医驻点”等策略。在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心血管科专家沈勇主任医师,每周三固定前往石岩头镇卫生院提供驻点服务。在此过程中,他成功指导并培养了2名能够独立执行溶栓治疗的业务骨干,同时助力卫生院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卒中急救专科。

专家驻点培养骨干

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左声勇主任医师,每周均会定时赴珠山镇中心卫生院提供驻点服务。在此过程中,他不仅亲自传授技艺,成功培养了四位业务能力卓越的骨干,而且协助建立了符合省级标准的尘肺病康复站,并顺利通过了相关验收。这些专家的辛勤付出,显著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分级诊疗逐步完善

零陵区持续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同时设立服务点提供支持,确保当地居民在家附近即可获得知名医生的医疗服务。医共体总院特别增设了转诊服务部门,并实施了“四优先、两免费”的优惠措施。依据最新统计资料,在2024年,医共体共有3134位患者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另有358位患者进行了向下转诊。同时,市域内的就诊率已经超过了90%的门槛。目前,分级诊疗的体系正在经历逐步的优化与完善过程。

乡镇急救站发挥作用

鉴于山区在紧急医疗救援方面的短板,零陵区已经在五个乡镇卫生院增设了急救站点。这些站点对人员、设备、药品和交通工具进行了标准化配置,同时,通过“心电一张网”系统,实现了急救指挥中心、区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三级联动。2024年5月12日,在邮亭圩镇的阳东山村,村民高大爷突发胸痛。得益于多方紧密合作,从预警系统启动到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50分钟。相较于传统的转运方法,这一过程节省了2小时的时间,最终成功挽救了高大爷的生命。

协同效应日益显著

截至目前,零陵区紧密型医共体的三级联动效能愈发凸显。在2024年,该区市外就医的比例已从8.87%降至7.25%,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患者数量同比增加了16.5%。2025年第一季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呈现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市级及区级医院的门急诊患者数量出现下降;分级诊疗制度已初步落地;这一制度确保了重大疾病在医院得到治疗,轻微疾病在基层得到处理,康复期患者得以回归村(社区),形成了有序的医疗格局。

零陵区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是否具有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意义?敬请及时点赞与传播,并欢迎您分享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