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致谢基层医院

4月10日,赞皇县患者孙瑞平在院头中心卫生院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随后顺利出院。家属特地前往卫生院医师办公室表达感激之情。他们指出,以往治疗此类疾病需前往县级医院,而现在在家附近的卫生院即可得到治疗,极大地方便了家庭护理工作。同时,这一举措还帮助家属节省了三千多元的医疗费用,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基层医疗服务的便捷。

医共体建设推进

石家庄市近期致力于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形成,目标在于提高医疗资源共享的效率。在县(市、区)级,实力最强的医院担任主导,采取多种方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此举有力促进了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使民众能够在家附近便捷地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

资源下沉模式

牵头医院通过开展县乡联合门诊、联合病房服务,组织专家定期巡诊和指导培训,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在上述支持措施的影响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级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均取得了显著提升。赞皇县院头中心卫生院的案例显示,患者接受的治疗及康复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孙瑞平等患者人数亦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鹿泉区成功范例

鹿泉区利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良机,依托智慧医疗平台,成功搭建了远程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并设立了七个资源共享中心。区内二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均实现了健康档案等数据的集中存储与共享,且相互承认检查检验结果。基层民众,诸如吴小诊等人,现能于所在地接受体检,由区级医师进行诊断,且可直接就地接受治疗,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信息化建设助力

石家庄各市县区持续增加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图构建医疗共同体信息化平台。该平台集成了远程心电图、影像诊断及会诊等前沿技术,同时提升了区域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乡镇卫生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远程会诊,原本难以执行的技术检查项目如今得以顺畅进行。该举措成功实现了县级、乡级、村级三级数据的无缝对接,有效贯彻了“数据流动代替群众奔波”的原则。

建设成果斐然

2024年,全市医共体主导的医院在各项任务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医疗机构借助这些医院,完成了11.59万例远程心电图检查和9.5万例影像学检查,显著减少了患者的医疗开支,累计节省了166.9万元。此外,县级医院向基层输送了800多名医护人员。同时,牵头医院还帮助基层医院推广了573项新技术和283项新项目。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众多关键疾病患者和特定人群在周边地区获得了健康管理服务。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家门口就能治大病?石家庄医改让群众少花三千多还省心  第1张

石家庄在加强县域医共体紧密化建设过程中,有哪些环节有待优化提升?对此,恳请您提供您的见解及建议。同时,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评论及留言,并对本文的点赞及分享表示由衷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