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勤务保障出口
近期,“英伦苏威”号货轮从江阴联合物流码头出发,船上配备了四套真空绝热储罐和相关配件。江阴边检站采用了创新的“全链条闭环勤务”模式,成功消除了口岸查验与物流运输间的障碍。这一措施确保了储罐从生产地至远洋货轮的转运过程实现“零延误”。该举措为我国国产装备出口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的途径。
江阴边检站为企业出口大型设备提供了定制化服务,并执行了“一企一船一策”的专属保障措施。该措施保证了船舶停靠作业的顺畅进行,并提供了全天候的通关服务支持,从而有效促进了众多国产设备的出口进程。
港口潜力不断释放
江阴港,位于长三角地区,是众多重要交通枢纽港口之一。它肩负着海陆联运的核心任务,是海进江、江出海及江海河多式联运的关键节点。近期,该港口在保持货物种类结构稳定的同时,正致力于拓展其国际航线网络。此外,它还在不断努力提升和扩大港口建设项目的规模与功能,显示出其持续的发展势头。
截至4月底,江阴港的出口总量已突破四万立方米,涵盖了国产的关键设备;同时,该港口已成功拓展了客车、低温储罐等多种产品的出口渠道;此外,国产高端设备,诸如风电设备和高端钢材,亦经此港出口,其分布已遍及全球各地。
高效服务应对复杂形势
当前面临的形势既严峻又多变,这使得构建一个高效的口岸服务系统变得极为急迫。江阴边检站的相关负责人指出,他们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制定了专门的保障措施,旨在提高通关的效率。特别是在处理大型设备出口业务的过程中,他们提供的精准服务,有力地推动了船舶作业和通关流程的顺利进行。
该服务模式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有效提高了口岸的运作效率;国产设备能够迅速且安全地装载于国际货轮之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同时,江阴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
泊位改造增强抗风险力
泊位升级改造在增强产业链抵御风险的能力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江苏沿江的江阴港,其外贸矿石的装卸量已超过港口总量的30%。随着15万吨级泊位的升级改造工程圆满竣工,预计每年可为区域内钢铁企业减少7至10天的原材料储备成本。
江阴港通过改进泊位设施,有效增强了应对各类船舶停靠及货物装卸需求的能力;这一举措显著提高了港口的运作效率,同时保障了供应链的顺畅运作;因此,它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对外开放迎来新突破
近期,无锡(江阴)港申夏港区的5号码头二期工程进展良好,4号和5号泊位已获得省级政府对外开放的批准。这两个泊位由江苏长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并建设,总长度达到503米,预计其设计年吞吐量将达到415万吨。
该港口拥有4万吨级的多功能码头和3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同时能够容纳7万吨级船舶的停靠。截至目前,江阴对外开放的码头泊位总数已达到40个,且在上个月迎来了首艘国际货轮的到访。
江海河联运畅达“出海路”
江阴船闸今年船舶通行数据表明,货物出口效率的提高与港口、出海及内河航运的紧密联系密不可分。通过对船舶运行状况的观察,我们注意到船舶正朝着大型化趋势发展,平均过闸船舶的吨位呈现上升趋势,2024年的平均吨位从464吨增长至482吨,增长率达到了3.9%。
一季度集装箱运输量大幅增加,江阴船闸接待的集装箱船舶总吨位达到了3.3万吨,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9.3%。运输的主要货物包括光伏组件、机电设备等高附加值的国产设备。展望未来,江阴港在国产装备出口领域有望开辟更多创新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