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桦南县驼腰子镇的田野里,金黄色的黏玉米正迎来收割期。这一景象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而且成为农户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其中,诸多值得关注的发展亮点和机遇并存。
黏玉米采收季来临
在桦南县驼腰子镇的秋季,金黄色的糯玉米田格外引人注目。与别处不同,这里的糯玉米正迎来成熟期,被秋天的气息染上了一层金色。2024年10月,当地农民迎来了既繁忙又充满希望的收获季节。一位年长的农户站在自家玉米田旁,凝视着颗粒饱满的玉米,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容。这片玉米田的面积相当可观,占地200公顷,承载着丰收的期待。
桦南县驼腰子镇地处要塞,地理位置独特。当地土壤黑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生态环境优越,昼夜温差明显。这些优越条件为甜糯玉米的生长创造了理想条件。因此,该镇的黏玉米品质上乘,每公顷产量可高达36000棒。
玉米深加工的发展
桦南县驼腰子镇不再仅限于玉米的初级销售。该镇在玉米深加工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将普通的“小”玉米转变为了连接市场的“金钥匙”。以桦南县圣鑫源农业公司为例,其现代化的加工车间为玉米的蜕变提供了理想场所。在这里,玉米需经过筛选、去皮、清洗、蒸煮、冷冻等多个步骤。
熟练掌握各种设备技术的工人,确保每一颗玉米都能顺利完成其蜕变,将原本平凡的玉米转变为市场上的抢手商品。这种深度加工的方式显著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周边地区已相继出现多家类似的加工企业,且这些企业的规模正逐渐扩大。
大型机械助力收割
在农业生产领域,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装备在收获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桦南县圣鑫源金缸村的种植基地为例,在玉米植株茂密如林的田野中,巨大的收割机频繁往返。这些收割机的作业效率极高,自8月25号开始投入收割作业,每天的工作时间大约为12小时。
每日平均玉米收割面积达150亩。作业期间,收割机不仅将玉米秸秆粉碎以供青贮饲料使用,还收集并装载新鲜玉米棒。得益于大型机械的高效操作,收获效率显著提高。这确保了在有限的收割期内,尽可能多地完成采摘任务,有效减少了因玉米生长周期问题而产生的损失。
当天收割当天加工
桦南县在黏玉米加工领域效率颇高。圣鑫源农业公司生产收购部经理刘恒伟表示,该地区玉米的收割与加工工作同步进行。以10月份收割高峰期为例,工人们在白天采摘完毕,加工车间随即在夜间开始运作,以此保障玉米加工的时效性。
该措施有效保证了玉米的甜味与口感不受影响,并且其营养价值也得到了妥善保存。在注重新鲜与健康食材的市场领域,桦南县运用的高效加工技术显著增强了其黏玉米的竞争力。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黏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显著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桦南县圣鑫源农业公司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增收。例如,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收购农民的土地,以金缸村的胡建民家庭为例,他们种植玉米已有十数年历史。自从将土地流转给圣鑫源公司后,土地承包成为了他们稳定的收入来源。
企业优先招募农户就业,此举确保农户拥有双重经济收入渠道。在此运营机制下,农民不仅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而且通过参与加工和销售过程,还能获得分红等额外收入。这种产业模式显著提高了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桦南县在黏玉米产业上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并未满足现状。该县致力于长远规划,坚持实施“粮头食尾”的发展策略,追求更高的成就。目前,黏玉米种植面积正迅速扩大,产量已超过3000万棒。2024年,桦南县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的种植面积扩大至1万亩,预计产量将提升至3500万棒。
我国鲜食玉米加工领域目前拥有8家企业,为2000余名人员创造了就业岗位。桦南县计划未来将进一步拓展鲜食玉米新产品市场的潜力,专注于开发多样化的玉米加工产品。同时,该县亦计划积极拓展市场,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增加市场份额。此外,桦南县还计划引进规模较大、影响力显著的鲜食玉米加工企业,旨在进一步壮大加工企业群体。
阅读至此,您是否认同桦南县驼腰子镇的黏玉米产业模式在其他地区具有推广价值?我们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您能给予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