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10时,成达万高铁建设达到重要里程碑。中铁二局在资阳西至乐至区间开始了首段无砟轨道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此举标志着高铁建设正式进入无砟轨道施工环节,为全线轨道铺设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建设新节点
4月25日上午10时,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资阳西至乐至段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启动了无砟轨道首个工程的混凝土浇筑作业。此举标志着成达万高铁正式迈进无砟轨道施工环节,凸显了项目建设的显著进展。同时,这也为后续全长轨道铺设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在高铁建设初期,铺设无砟轨道极为关键,这一环节对施工精度有极高要求,施工流程同样复杂。这一步骤直接影响到列车行驶的平稳度以及乘客的乘坐感受。首件工程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成达万高铁在高质量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工序的严格
首件工程浇筑涉及超过十个严谨工序,这些工序包括基面处理与精确测量,亦涵盖钢筋网架设与底座板浇筑等核心环节。每个工序均需保证精确无误。施工团队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保证各环节质量达标。中铁二局对每一步都给予高度重视,目的在于保障后续施工的顺畅进行,为成达万高铁的无砟轨道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施工期间,技术人员为确保技术参数达标,进行了多次核实。以精确测量为例,他们借助高精度设备进行持续校准,确保数据精确无误,为后续工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的创新
郭平担任中铁二局成达万高铁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他强调,其团队已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无砟道床智能精调系统。该系统采用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能够自动精确调整轨排的三维位置。借助这一系统,几何尺寸误差被有效控制在±1毫米以内。
技术发展提升了施工的精确度和效能,大幅降低了因人工操作导致的错误概率。以复杂路段为参照,该系统能够快速做出调整并精确操控,保证轨道铺设的品质满足严格的规范要求。
轨枕的优势
成达万高铁使用的轨枕是双块式无砟型,该类型轨枕均由我国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厂家生产。这些轨枕以其优质、稳固及经济的特点著称,有效提升了高铁的运行品质。
与传统轨枕相比,双块式无砟轨枕更贴合高速铁路的运行要求。这种轨枕能有效减少维护费用。根据多段已铺设此类轨枕的高铁线路的运行情况,其表现优异,并得到了普遍好评。
轨枕厂亮点
张明是中铁北京局成达万高速铁路轨枕厂的厂长。他透露,该厂引进了数字仿真、工业机器人、视觉识别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被用于打造一条集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于一身的智能轨枕生产线。此举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自动化生产流程覆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显著降低了人工操作的比重。这一变革显著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该技术突破为成达万高速铁路项目提供了众多高品质的轨道垫块。
项目的展望
成达万高铁项目预定生产轨枕预制件总计127万根,目前生产进度已达到三分之一。到4月23日,该线路建设整体进展达到69%。路基建设已完成90%。桥梁与隧道建设分别完成了75%。隧道总数达134座,其中121座已实现全线贯通。
成达万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沿江通道的关键部分,其线路总长达到477公里,设计速度为350公里每小时。项目完成后,成都至万州的行程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这一时程的缩减对于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增长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兴盛具有深远影响。广泛观点认为,成达万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成渝地区哪些产业的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