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段启东特大桥跨宁启铁路连续梁成功转体,9000 吨巨梁在空中旋转 55°  第1张

18日凌晨1时30分,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沪宁段传来喜讯,由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负责建设的启东特大桥成功完成跨宁启铁路连续梁的55°空中转体。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通往崇明方向的架梁和铺轨通道正式开通。这一壮举背后,凝聚了众多科技人员和工人的辛勤付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工程概况

启东特大桥转体连续梁坐落于启东市,横跨宁启铁路,位于272号至273号墩之间。该梁体长度达145.5米,相当于约6节动车车厢。其重量约为9000吨,相当于6000辆小汽车的重量。从数据上分析,这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梁体顺时针旋转了55°,最远端转动距离为69.23米。转体后,与宁启铁路的相对距离和角度关系均非常精确,成为该高铁项目首个转体连续梁。这一连续梁的规模和指标均彰显了工程的宏伟与挑战。

连续梁在转体后所处位置极为独特,其底部与现有宁启铁路接触网顶部的最小垂直距离仅为2.81米。同时,该梁与宁启铁路形成124度的夹角,且正位于运营线路的上方。这一情况从侧面揭示了,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阶段,必须达到极高的精度标准,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后续的平稳运营。

既有铁路情况

宁启铁路,作为连接南京与启东的快捷通道,肩负着繁重的运输职责。在客流高峰期,每日旅客列车对数达到71对,此外,还有15对货物列车运行。如此巨大的运输量,使得该铁路线在日常运营中显得尤为繁忙。

在繁忙的现有铁路线路上实施重大建设,其挑战相当严峻。这不仅要求自身工程顺利进行,更要保障既有铁路的稳定运营。转体施工的周期极为有限,转体部件重量巨大,且安全风险极高。此外,对转体施工的技术和精度要求极为严格。

应对转体挑战

为确保这一巨型连续梁的顺利转动,建设相关单位投入了巨大努力。沪杭客专公司作为建设管理单位,与中铁上海工程局项目部紧密合作,竭尽所能。他们通过沙盘模拟整个转动过程,精确计算各道工序所需时间,以此科学地制定了施工计划。

方案制定完善后,我们严谨执行技术交底,对人力与设备配置进行细致优化。此举有力提升了施工现场的组织效率,确保各环节精确对接,为转体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施工关键时段

17日凌晨10时30分至次日凌晨1时30分,这连续三个小时构成了宁启线提供的施工“天窗时间”。在此期间,项目部得到了新长车务段、新长工务段、南京供电段等多家铁路运输站段的紧密协作。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段,项目部采用了ZLDK智能转体系统,成功开展了转体施工这一关键工序。

施工过程中并非随意操作。中铁上海工程局站前Ⅵ标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杨再兴揭示了其中的技术诀窍。他强调,他们运用了精确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控转体梁的运行状态。这些监测包括转盘的刻度转动、转速、风速以及应力等关键指标。所有这些数据都纳入了监控范围,并据此动态指导整个转体施工过程。

转体结果

在紧张有序的施工过程中,所有转体施工工序在天窗点这2个小时内被提前完成。梁体精准地定位在272号和274号墩上。转体精度高达3毫米,这一数据令人惊叹,彰显了施工过程中的精确操控能力。这一成就不仅代表了一座桥梁建设的成功,更是各方精心策划、紧密合作和精确施工的集中体现。

结语与提问

长三角地区交通发展因此受益匪浅,此高铁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该转体连续梁工程规模宏大,施工难度极高,汇聚了众多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关于未来高铁建设中如何提高大型工程效率与安全,各界看法不一。若您有相关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此外,期待您点赞并转发本文,让更多人知晓这一重大工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