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诉讼过程复杂难懂,而现在,盘龙区滇源街道的村民只需步行至家门口的街道综治中心,即可进行法律咨询和案件立案,司法服务的便捷性显著提升。

服务前移 化解矛盾于源头

盘龙区人民法院水源保护区人民法庭在辖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有滇源街道的一名村民前往办事处综治中心,通过“流动诉讼服务窗口”咨询司法诉讼流程,并现场递交了诉讼文件。此举反映出法庭将诉讼服务前置,实现了矛盾纠纷的“现场发现、现场调解、现场解决”。

水保法庭的新措施让司法服务更贴近民众生活。过去,民众打官司不知如何着手,而现在,他们只需步行至家门口,便可启动诉讼流程。此举有助于在基层化解矛盾,确保社会和谐与稳定。

家门口就能打官司?昆明这个街道的便民服务太贴心了  第1张

流动窗口 贴心司法服务

该“流动诉讼服务窗口”虽体积不大,却具备全面的服务功能。它整合了法律咨询、案件登记、诉前调解以及普法宣传等四大服务。在法庭的每周“赶集日”,专业人员会在此窗口提供服务,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司法需求。

便民服务让居民在家附近即可享受法律咨询、立案登记和纠纷调解等全面司法服务,有效缩短了司法服务的距离。此举确保了不论年龄,民众均可便捷获得司法援助。

联调机制 形成化解合力

水保法庭与司法所、村委会、街道、派出所等机构共同构建了“1+N”联动调解体系。在此机制下,法官及街道相关部门人员协同介入,共同参与解决辖区内的各类纠纷。

该“法庭+”模式有效整合了各部门资源,法官依法施教,其他部门成员则通过情感和理性影响他人,显著提升了纠纷解决的速度,进而推动了区域的和谐与安定。众人共同努力,确保了基层治理的顺利进行。

宣传优势 增强法治观念

诉讼服务流动窗口既是司法服务的平台,亦为法治宣传的关键场所。水保法庭凭借窗口的便利,通过分发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进行巡回审判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广泛传播法律知识。

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使得民众在日常生活里便有机会接触法律知识,从而提升了法治意识。以巡回审判为例,这种方式使公众能够直接体验司法审判的流程,对普及法律知识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模式转变 实现多元共治

盘龙区法院水保法庭实现了服务模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案件变为主动提供司法服务。他们深入了解民众的司法需求,将法律服务直接带到民众身边。同时,法庭还从独立作战转向了多方协作,与不同部门联合,共同解决矛盾纠纷。

法庭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得到提升,这一模式转变有助于通过司法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问题,进而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持续发展 守护辖区和谐

盘龙区法院水保法庭未来将致力于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法庭将持续完善“诉讼服务流动窗口”的各项功能与服务,以提升司法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法庭将持续深化与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优化“1+N”联动协调机制。致力于扮演社区和谐的“调和剂”、市井生活的“守护者”角色,为社会治理与法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盘龙区法院的水保法庭所采用的司法服务模式,对于其他地区可能具备哪些参考价值?请及时点赞并转发,同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