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法院杨集法庭近期通过专业的调解技巧和耐心的工作态度,成功解决了某生物企业与苏州某企业之间的服务合同争议。此举再次凸显了基层法庭在改善商业环境方面所发挥的关键司法职能。

案件缘由曝光

2024年8月,苏州一家企业将另一生物企业告上法庭,索要逾130万元的服务费用。争议的核心在于双方对2023年的服务费用数额存在重大差异。原告称,自2023年至2024年期间,其已为被告提供了相应服务,而被告仅支付了2024年的费用,对2023年的费用尚未全部结算。被告坚持称,2023年收取的部分服务费用与实际提供的服务内容存在差异,并已提出申请,要求发出调查令以查证事实。

法官调解初步

承办法官针对争议核心展开工作,同时,在平息双方情绪的过程中,主动与当事人进行交流。法官鼓励双方从长远利益出发,相互体谅,并尝试从情感和道理上达成谅解。此外,承办法官对案件进行了详尽梳理,并对涉及争议的九个月份的考勤记录进行了细致核查,为后续调解工作奠定了基础。

数据表格助力

法官团队精心编制了详尽的考勤数据表格,对存疑之处进行了明确标注。该表格为调解过程奠定了重要基础,使得双方能够更直观地把握争议焦点,从而为解决分歧营造了有利环境。

130万服务费纠纷如何化解?灌云法院调解案例震撼揭秘  第1张

多轮调解推进

法官主动推动双方采取线上线下途径进行和解,并多次成功建立沟通渠道。在多轮细致的调解过程中,双方逐步摒弃了争执,并开始认真审视法庭提出的建议,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案。

达成调解共识

双方在扣除存疑款项的基础上,对支付金额及方式达成了共识。调解书出具后,双方迅速执行了各自的承诺。此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成功实现了从困境到双赢的转变。

司法作用凸显

灌云法院杨集人民法庭成功解决了此次合同纠纷,彰显了其司法责任。该院近年来致力于将“枫桥经验”本土化,通过结合法律、事实和情感因素来化解冲突。展望未来,法院将持续实施相关措施,以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为辖区企业打造更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此司法调解案例的成功是否能为其他相似纠纷的解决提供参考?我们期待读者的评论与交流,同时欢迎点赞和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