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华办事处小龙社区组织协调,西南林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生态启航”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来到昆明市盘龙区东华小学。他们为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科普讲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校地联动展开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首次尝试了“大学与小学结合”的模式。西南林业大学的志愿者团队受东华小学的邀请,抵达校园。这一活动发生在不久前,具体地点设于东华小学。双方期望通过这次合作,将大学的科研成果引入小学的教学之中。得益于小龙社区的促成,这一合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为生态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创新形式传递知识
志愿者运用“知识课堂结合互动游戏”的崭新教学手段。他们首先通过动画和实景照片向学生展示校园内常见的动植物。借助多媒体手段,深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功能。五年级的李同学感慨道,没想到路边的小花小草竟然如此重要。接着,通过游戏活动,学生们直观地掌握了生态知识。
角色扮演构建认知
在“部落战争”这款游戏中,学生们被分配至植物、昆虫等五个不同的阵营。他们通过模拟能量传递的猜拳方式,对生态系统运作有了初步认识。经过数轮游戏,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生态平衡的必要性。五年级的张同学感叹,食物链的复杂性超出了他的预期,对生物间关系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校地合作意义深远
东华小学的管理层认为,此次活动的开展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形式,高校资源被有效利用,成为了思政课程的重要依托。此外,盘龙区内的其他多所小学也在尝试相似的运作模式。这一活动为该区域的生态教育树立了榜样,并进一步丰富了小学的课程内容。
落实规划培养意识
活动虽告一段落,但生态教育的进程并未结束。东华小学计划继续深入参与《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三年行动》,不断加大投入。学校将推出“生态安全与责任意识”相关课程,并实施“生态观察日记”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从认识到实际行动,全面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
活动影响持续发酵
本次事件在校园内外均引发热议,家长及社区亦广泛关注。学校承诺将活动纳入常规管理。盘龙区其他教育机构亦表现出学习意愿。预期在各界共同推动下,生态教育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您认为这种“大学与小学相结合”的教育生态模式,在哪些领域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