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引入

盐城亭湖:异地执行解决社矫对象后顾之忧,留住‘饭碗’不是梦  第1张

3月28日,盐城市亭湖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对司法局进行了访问,对小冯的社区矫正进展进行了复核。小冯在检察官面前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截至4月7日,他详细描述了自己的近期情况。考虑到他积极参与活动并提升了工作表现,车间主任预测他今年有望获得职位和薪酬的变动。亭湖区检察院在社区矫正异地执行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小冯的案例正是这一探索的典型案例。

案件背景

小冯的居住地位于外省,2024年7月他抵达盐城并开始工作,在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担任特定职务,月薪超过7000元。在此之前,他曾因违法行为受到指控,但鉴于他主动承认错误并接受了相应的处罚,且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等关键检测指标符合规定,检察院已提出对其实施缓刑的建议,并建议简化审判流程。尽管小冯在盐城居住时间不足一年,但根据相关法律条文,盐城不将其视为长期居住地。

异地执行难题

依照法律规定,小冯需返回故里接受社区管理。此举可能对其职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对其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冲击。在确保法律得到严格执行的同时,如何恰当地解决小冯当前面临的困境,已成为检察机关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多方研讨决策

亭湖区检察院对小冯的情况给予了重视,并组织检察官们举行座谈会,研究实施缓刑异地执行的可能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当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或长期居住地不适合执行时,应依照有利于矫正和融入社会的原则来选择执行地。经过检察官们的细致走访和深入调研,评估结果显示小冯符合异地执行的条件,故检察院决定启动其异地执行的相关程序。

协调推进执行

检察院对跨区域执行作出决定,并与亭湖区社区矫正机构展开沟通。对小冯进行了全面的社会调查与评估,并受理了他的盐城社区矫正申请。至2025年1月20日,案件已推进至公诉阶段。检察官将缓刑建议和异地社区矫正申请一并提交给法院,法院随即接受了这一量刑建议。

圆满结果可期

1月24日,法院对小冯作出裁决,决定给予其一个月的拘役,并附加两个月的缓刑考察期。小冯还需支付2000元罚金,并在盐城接受社区矫正。判决公布后,小冯心情舒畅。他表示将珍惜此次机会,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并全力配合社区矫正工作。此裁决为众多有相似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开辟了新的解决之道。

盐城市亭湖区检察院近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这些尝试确保了法律执行的高效与严谨,同时亦深入关照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此异地执行机制是否有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