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鹳北方繁殖,为何颍上成超级惊喜?!  第1张

罕见繁殖惊喜现身

4月1日,国网安徽电力宣布了一则好消息。近期,在安徽阜阳颍上县,一对东方白鹳在电力铁塔上成功筑巢,并成功孵化了幼鸟。3月中旬,当地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颍上县邱家湖蓄洪区见证了这一罕见景象。东方白鹳被誉为“鸟类大熊猫”,在安徽北部地区进行自然繁殖尚属首次,这一发现令人欣喜。

越冬地现繁殖迹象

安徽省一直是东方白鹳越冬的场所,每年冬季都有大量白鹳前来。通常,这些白鹳的繁殖地在我国东北地区。但近期,在颍上地区发现了东方白鹳的繁殖现象,这一发现与传统认知相悖。这一新现象与安徽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紧密相连。汪湜,安徽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理事,指出在安徽省内,这种动物筑巢、产卵且自然孵化的情况极为少见。

繁殖带或有南移趋势

东方白鹳的迁徙习性表明,它们通常会在3月底返回北方繁殖地。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繁殖地正逐渐向南迁移。江苏省的高邮市已经成为了全国第二个专门保护东方白鹳的区域。颍上县与高邮市纬度相近,均为北纬32度,且两地生态环境相似。汪湜认为,这次的繁殖现象或许预示着北纬32度将成为东方白鹳新的繁殖地带。东方白鹳倾向于重复使用旧巢,据此推测,它们在颍上及其周边区域有望持续进行筑巢和繁殖活动。

护鸟专家迅速增援

颍上县供电公司针对铁塔上珍稀鸟类筑巢的情况,迅速采取了行动。公司邀请了国网安徽电力“汪湜护鸟爱鸟创新”工作站的专家提供专业咨询。该工作站自2016年设立以来,致力于解决鸟类与电线冲突问题,已成功救助1200多只珍稀鸟类,如东方白鹳,并积累了大量经验。汪湜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对鸟类与电线共存问题及候鸟生存关键线路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硬件保障双重需求

汪湜就电力安全与鸟类栖息问题,提出了多项应对措施。例如,对于东方白鹳幼鸟离巢后,他建议加强巢体结构,增强其稳定性,避免因损坏影响后续使用。同时,他还建议在电力线路绝缘子上端加装导粪板,以避免鸟粪引发线路故障。这些措施从硬件设施层面出发,有效保障了电力安全与鸟类栖息的双重利益。

携手实现“鸟线共生”

汪湜护鸟爱鸟创新工作站联合颍上湿地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和当地电力公司,全力支持雏鸟保护工作。他们持续监控东方白鹳的种群变化,开展输电线路与白鹳活动区域交叉的科学调研,并提前制定预防鸟线冲突的策略。该工作站致力于保障电网安全,同时保护鸟类栖息地,旨在实现鸟类与电力线路的和谐共存。

关于颍上县是否有望成为东方白鹳稳定繁殖地的议题,您有何高见?敬请于评论区留言分享,同时不妨为本文点赞并予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