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温室里的丰收盛景
2月24日,颍上县建颍乡二龙村的番茄种植合作社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日光温室大棚的照射下,高逾一米的番茄秧上,挂满了成熟的大番茄,其鲜红的果实显得格外吸引人。村民们忙碌于采摘之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共同描绘出一幅繁忙的劳作场景,为乡村振兴的乐章开启了序章。
这些设施为番茄的生长创造了理想条件,确保了果实的高品质。果实饱满且圆润,外观颇具吸引力,其口感更是备受赞誉,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硬粉”番茄的独特魅力
祁华胜正在温室中对番茄植株进行修剪,他友好地邀请众人品尝自家的番茄。这些番茄在九成熟时即可上市,每一颗都拥有沙质的果肉,充满童年的记忆。他所种植的“硬粉”番茄并非普通品种,它是由“红果”和“粉果”番茄经过三代杂交培育而成的创新品种。
番茄干物质含量丰富,上市时间较早,具备抗病和耐寒的特性。移栽85天后即可进入市场,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供应从未间断。每日约有2000斤番茄被运送至颍上农贸大市场和阜阳瑶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售价每斤超过2.5元。其独特品质使得该产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种植能手的奋斗历程
祁华胜,现年44岁,原籍建颍乡二龙村。自2001年起,他前往江苏南通的一家船厂工作。起初,他是一名一线操作工,通过不懈努力与出色才能,逐步晋升为车间工长,负责管理60余位工人。尽管如此,他内心始终怀揣着创业的愿景。
2019年,祁华胜卸任工长,与村民一同赴山东寿光租赁大棚种植番茄。至2021年,技术熟练后,他们返回家乡流转土地,转而在家乡种植大棚番茄。祁华胜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奋斗精神,为当地村民树立了典范。
新型大棚的科技优势
祁华胜团队投资建设的寿光新型温室蔬菜大棚,凭借科技支持展现出明显优势。这些大棚具备精确的温度控制和水肥一体化功能,为番茄生长创造了最佳环境。该温室大棚长135米,宽16米,其建设费用为18万元。
祁华胜表示,若市场行情良好,投资回报期可缩短至两年。得益于科技的支持,番茄种植实现了高效率和优质产出,为丰收奠定了基础。有效的管理策略使得番茄在当年10月便迎来丰收,并在周边市场成功打开了销售渠道。
村集体带动的发展模式
2022年,建颍乡为拓展种植面积,实施了“村集体资金投入、村民租赁生产”的机制,在二龙、范岗等村打造了特色蔬菜产业园区。通过村集体名义注册了专业合作社,专注于种植西红柿、羊角酥等非季节性蔬菜和水果。当年建成了5个温室大棚,次年便实现了成本回收。
章国栋,建颍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指出该模式减少了村民创业的风险,并提升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在村集体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于番茄种植,产业规模随之持续增长。
产业成果与发展展望
至2024年末,建颍乡番茄大棚种植规模达860亩,年产量估算在4400吨左右,全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助力150多人实现就业。此成果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村民目睹收益后,纷纷效仿祁华胜等人学习种植技巧。
杜海,建颍乡的宣传委员,指出未来将扩大番茄的销售途径,以帮助更多民众通过种植番茄增加收入。民众对未来的发展抱有较高期望,他们坚信在政府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建颍乡的番茄产业将迎来持续提升。
针对建颍乡番茄产业的未来发展,探讨可能的创新路径。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您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