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竹山县发生了一起感人至深的生命救助事件。一只被列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的戴胜幼鸟得以获救,目前健康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此举充分体现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同时也显示了该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街头救助
下午时分,竹山县抽水蓄能办的杨东林干部在竹山一中周边行走,目睹了一只无法飞翔的幼鸟停留在路边。基于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天然情感,他停步仔细观察,并轻柔地将小鸟捧起,放入小纸盒中。紧接着,他立即行动,将小鸟迅速送往县林业局负责森林植物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机构。这一系列动作紧凑而有序,充分体现了杨东林的责任感与关爱之情。
专家确认
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迅速对幼鸟进行识别。他们通过观察其头部扇形羽冠、细长微弯的喙等特征,确认其为戴胜幼鸟,此类动物为国家“三有”保护物种,即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据悉,戴胜鸟在竹山地区较为罕见,此次救助行动具有特殊意义。
精心照料
戴胜鸟的饮食偏好独特,主要摄取昆虫。因此,工作人员迅速收集了新鲜的蚯蚓,并使用了特定的营养添加剂来喂养它们。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工作人员定时监测幼鸟的健康状况,并细致入微地照顾它们。经过集体的努力,幼鸟的精神面貌显著改善,自主进食的次数也有所提升,它们逐渐恢复了活力,这让工作人员们都感到非常高兴。
戴胜习性
戴胜鸟,亦称花蒲扇、山和尚或鸡冠鸟,其外形与众不同,头顶的羽冠直立时宛如展开的折扇,极为引人注目。作为知名的捕食昆虫鸟类,它主要猎捕金针虫、蝼蛄、行军虫、步行虫及天牛幼虫等害虫,对森林与农田的保护发挥着关键作用,因而被誉为“森林医生”。此次对戴胜幼鸟的救助,对保持当地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保护机制
竹山县林业部门负责人指出,该局将不断推进“生态警长+护林员+志愿者”协同工作模式。借助野生动物救助站和生态教育基地等平台,旨在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观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他们期望调动各方资源,以实现对更多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
呼吁参与
林业部门对公众发出提示,若遇到野生动物需援助,可随时联络电话0719-4225353。此举旨在确保受困动物获得迅速救援,同时也是对共同居住环境的保护。只有大家共同参与,竹山的自然环境才能持续改善。你是否目睹过类似的温馨救助事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并请点赞及转发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