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与贵州从江县市场监管机构共同发起,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为目标,致力于维护公众饮食安全。双方遵循合作治理原则,实施了一次跨省界的食品安全执法活动。此次行动针对关键区域和场所,尝试新的监管模式,对两省接壤地带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桂黔联查 剑指食品安全痛点
本次省际食品安全监管活动主要针对联合办学的教学点、校园附近的食品杂货店,以及桂黔省边界地区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和流动销售车辆等区域。这些区域人流量大,食品经营主体多样,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在桂黔省交界处的杆洞乡乌英苗寨教学点,监管部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规范,对学校食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对环境卫生严格把控,对食材选购细致入微,力求不遗漏任何环节,以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
监管部门对食品小作坊实施全链条溯源管理,强化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审查。此外,针对两县交界地区的食杂店和流动摊贩,进行细致的全面排查。此举旨在解决食品储存不规范、销售过期食品等问题,从而加强食品安全防护。
细致检查 严守学校食堂防线
在学校食堂的巡查过程中,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对每个角落都进行了细致检查。他们认真审视食堂的卫生状况,查找卫生盲区,并核实是否有有效的害虫防治措施。针对食材的来源证明,执法人员逐一进行了核对,以保证食材来源的追溯性。在食品加工环节,他们严格审查操作流程是否合规,并检查餐具消毒是否彻底。
在杆洞乡乌英苗寨的教学点食堂,检查人员观察到部分餐具消毒时间未达标,随即责令食堂管理者立即整改。此类细致的检查有助于减少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隐患,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构筑了坚实的防线。
全链监管 规范食品小作坊经营
此次执法行动中,食品小作坊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监管部门对食品小作坊实施了全链条溯源管理,覆盖了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在原料采购阶段,小作坊主需提供详尽的采购证明,以保障原料质量与安全。此外,监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实施了严格监控,旨在防止滥用。
执法人员在一家糕点小作坊检查时,发现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超出了法定标准。监管部门随即要求该作坊暂停生产并整顿,并依照法律进行了相应的处罚。此举有效规范了该食品小作坊的经营,确保了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排查整治 净化食杂店和摊贩环境
交界区域的村庄中,食杂店和流动摊位数量较多,导致管理面临较大挑战。执法人员在全面检查中,特别针对食品存放不合规、经营环境脏乱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检查中,发现一些食杂店将食品与杂物混合存放,执法人员随即责令店主立即改正。
监管部门对销售过期及无标识食品的行为采取了严厉措施,坚决予以打击。在某食杂店内,执法人员发现并没收了过期饮料,并依法进行了相应处罚。此次行动有效改善了食杂店及摊贩的营业环境,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与质量。
交流互鉴 探索长效协作机制
联合检查完毕后,融水执法人员在从江县丙妹分局进行了学习与交流。双方以“消除区域监管障碍”为主题,对交界地带监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农村集体聚餐备案、投诉举报处理等方面,两地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并相互分享了各自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
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在交流中形成一致意见,共同探索实施了“跨省共治与定期联查”的新型监管模式。该模式旨在实现区域间信息互通,实时监控食品生产和经营状况,联合解决食品安全难题,并有效填补交界区域的监管空白。
未来展望 深化合作保障安全
桂黔两县市场监管部门在此次跨省食品安全执法行动中实现了深化合作,这标志着从单一省份监管向跨省联动的转变。两地通过跨区域执法,成功解决了边界监管的盲点问题。面向未来,两地计划继续加强协作,在信息互通、联合执法和紧急应对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桂黔两县正持续深化交流与合作,旨在强化交界区域的食品安全屏障,以期为公众营造更安全、可靠的食品消费环境。预期在双方不懈努力下,交界区域的食品安全状况将迎来显著提升。对此跨省食品安全合作举措,您有何观点及建议?